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它們有很多名稱:腦蟲、黏性音樂(感謝奧利弗·薩克斯)、認知瘙癢、卡歌綜合症。但最常見的(如果也是最令人厭惡的)是耳蟲,這是對 Ohrwurm 的字面翻譯,Ohrwurm 是一個用來描述這種現象的術語(並且可能讓人聯想到
與玉米穗蟲的直接聯想)。如果您是學者,您可能會將其稱為非自主音樂意象,當然,它會縮寫為 INMI。
我們正在談論什麼?再次回到學者,特別是雷丁大學的 C. 菲利普·比曼和蒂姆·I·威廉姆斯,他們在2010 年的論文中這樣解釋它:“簡單來說,耳蟲是指無法擺脫一首歌並阻止它在腦海中重複的體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哦,原來是這樣。
在過去的五年中,耳蟲已成為同行評審科學研究的主題。2006 年,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史蒂文·布朗甚至研究了自己的耳蟲,並在《意識研究雜誌》中觀察到,它們可以用作理解意識體驗如何分裂成多個並行流的基礎。此外,在 2008 年,芬蘭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該研究使用網際網路調查了 12,420 名經歷過腦海中無休止迴圈的同胞的年齡、性別、性格以及音樂和語言能力。
最近一篇關於這一不斷增長的文獻的文章是:“耳蟲是如何開始的?”這篇論文由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於 9 月 27 日線上發表在《音樂心理學》雜誌上,描述了促使非自主音樂意象產生的各種事物。
這項研究是一次眾包練習。BBC 廣播電臺 6 音樂頻道有一個早間早餐節目,聽眾在節目中描述他們的耳蟲。研究人員在 2009 年和 2010 年的幾個月中收集了 2,424 份報告,分析了其中的 333 份。該研究還包括對來自 BBC 網站以及美國和澳大利亞廣播網路的 1308 份線上問卷回覆中的 271 份進行了分析。結果並不完全令人驚訝,但它們確實表明,幾乎任何想法或感官知覺都可以觸動“開啟”開關。聽到鄉村人民樂隊的《YMCA》可能會讓大腦磁帶開始滾動。其他腦海音樂可能是由夏令營的回憶、工作壓力或僅僅是辦公室會議的無聊引起的。
作為來自日常生活科學的貢獻,耳蟲可能為 19 世紀德國記憶研究先驅赫爾曼·艾賓豪斯所稱的非自主記憶檢索提供一個視窗。也許吧。即使耳蟲“昆蟲學”最終毫無結果,但一些耳蟲調查的答案仍然很有趣。以下是《音樂心理學》論文中的幾個例子,該論文被 BPS 研究文摘部落格文章引用,這啟發了我寫這篇文章。(也不要忘記 網際網路耳蟲社群。)
—“我的該死的耳蟲是你們昨天播放的喬治·哈里森的歌。今天早上 4:30 醒來時,它還在我腦海中迴圈播放。請永遠不要再播放它了!!!”
—“每次我在布萊克浦的同一條路上旅行時,我都會聽到[“朴茨茅斯”],在其他地方很少聽到。當它發生時,需要 24 小時才能消失。”
我們昨天透過 Facebook 徵集了讀者提名的最煩人的耳蟲。我們精簡了列表,並現在正在推出這項民意調查,要求讀者投票選出最糟糕、最令人厭煩的耳蟲,這要歸功於超市音樂、廣播和電視廣告曲、候診室揚聲器等等。立即投票檢視結果。
圖片來源:MarsBars/iStock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