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學超級大國的崛起?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自21世紀初以來,根據自然雜誌於5月12日釋出的一項新指數,主要由中國研究人員在任何自然雜誌上發表的科學論文數量已從6篇增加到近150篇。(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等高校已成為世界一流的機構,根據湯森路透的資料,中國的科學出版物總量已從2000年的約20,000篇增加到2010年的130,000篇。

中國作為科學超級大國的崛起似乎已成定局,胡錦濤主席已明確設定了到2020年將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研究領導者的目標。但挑戰依然存在:去年,英國雜誌柳葉刀指出井岡山大學研究人員發表了約70篇欺詐論文——這是重大科學欺詐的最新案例,這已導致中國政府試圖遏制此類濫用行為。事實上,今年2月,中國科技部撤銷了授予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連生的國家科學獎,原因是發現他抄襲了其他研究人員並偽造了資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根據對中國科學家的調查,從事此類欺詐的壓力很大。研究經費、職業晉升等通常與特定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掛鉤——這強烈激勵人們誇大、誇張或捏造自己的成果。一些懷疑論者甚至推測,近年來《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數量的上升,僅僅透過提供更多的發表渠道和更多的需求,在增加中國發表論文數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且被忽視的作用。

儘管如此,中國科學的絕對崛起是毋庸置疑的。同樣,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許多新技術的活生生的實驗室——從先進核反應堆設計的建設到完善光伏製造技術。中國已經是世界工廠;如果它能阻止欺詐行為,很快它也可能成為世界的科學實驗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