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種滅絕之前對其進行編目的競賽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美國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尋找其他星球上的生命。我們難道不應該至少花費這麼多來尋找和識別地球上的生命嗎?

這是1月25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由三位科學家進行的分類學分析背後的論點。他們認為,每年只需5億至10億美元,就可以確保在50年內描述和編目所有物種。新的工具也將有所幫助:遺傳“生命條形碼”確保物種描述的準確性,同時專家驅動的生命目錄和一項旨在清點超過20萬種海洋物種的雄心勃勃的努力正在取得成功。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也在幫助這項事業。

自世紀之交以來,每年正式描述了17,500個物種——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增加(主要是因為比以前更多的人從世界各地進行觀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存在大量重複。根據研究人員自己的統計,在科學界已知的190萬個物種中,至少有20%實際上根本不是物種,而是“同義詞”——換句話說,有些物種被命名不止一次。這使得已識別物種的數量降至150萬。

那麼還剩下什麼呢?很難知道有多少物種尚未被識別。基於專家猜測、調查等平均值,這些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上大約有200萬到800萬種動物、植物、微生物和真菌(以前的一些估計高達1億)。這意味著,如果目前的物種識別趨勢繼續下去,那麼對所有生命進行調查的工作最早可能在2040年完成。

作者還主張將該領域進一步向業餘愛好者開放,就像在鳥類、蝴蝶、花卉、魚類和哺乳動物方面所做的那樣。例如,在新喀里多尼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調查收集了127,652個標本,涵蓋2,738種軟體動物——其中十分之八是以前未知的。而這僅僅是軟體動物。想想昆蟲,或者就此而言,古菌——最新也可能是最古老的生命域。當然,讓公民科學家參與尋找,例如,線蟲,一種微小的蠕蟲,以及其他不具魅力的微型動物,至少可以說將是具有挑戰性的。

已知物種的目錄已經向受歡迎的物種傾斜。儘管物種“對於生物學的重要性就像元素對於化學一樣”,但對物種的搜尋卻特別容易受到歡迎程度的影響。目前的鳥類物種比線蟲多得多,因此,脊椎動物學家可能比植物學家或專門研究各種無脊椎動物的科學家多10倍。這與地球生物多樣性的數量規律正好相反。當然,考慮到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和其他人類影響在人類世中帶來的挑戰,真正的目標可能不是瞭解所有物種,而是確保儘可能多的物種生存下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