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文化之戰

與狂熱愛好者和危言聳聽者打交道,會耗費一個人的耐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上,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大麻是一種神奇的藥物。我這麼說不是要妖魔化大麻,而是要引起人們對其顯著複雜性的關注,無論是在其成分方面,還是在我們當前的文化中所處的位置方面。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在大眾媒體上撰寫了四篇專家意見文章,謹慎地介紹了關於大麻成癮及其診斷情況大麻與精神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大麻在阿片類藥物危機中的潛在治療作用的科學共識和最新研究成果。

因此,我購買了“大麻文化之戰”的前排座位,這場戰爭發生在支援和反對大麻的狂熱分子之間,我體驗了來自雙方陣營的謾罵。

過去的一年既有趣又充滿壓力。有趣的是,我享受了向公眾進行有效的科學傳播的過程,這是我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的道德責任;能成為德魯博士的播客的特別嘉賓,也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額外收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令人感到壓力的是,坦率地說,與大麻醫學專家和“大麻瘋狂”的擁護者在社交媒體上展開論戰會耗費一個人的耐心。也就是說,當參與者以謙遜的態度並拋開意識形態(可以這麼說)來參與對話時,意見衝突可能會富有成效。

大麻文化之戰是徒勞的,因為它基於一個錯誤的觀念,即大麻可以被歸類到各個類別中。奇怪的現實是,大麻同時持有多種真相,因為最好將大麻概念化為一種含有500多種成分的化學湯,並且可以以無數種不同的方式使用,而不是將其視為單一物質。

其中研究最多的兩種成分是四氫大麻酚 (THC) 和大麻二酚 (CBD),它們會對人的體驗產生非常不同的影響——例如,THC 會誘發欣快感、焦慮和精神病,而 CBD 基本上是非致醉的,並且可以產生抗焦慮和抗精神病的效果。這意味著大麻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物質,不適合草率、非黑即白的分類思維。

如果您仔細研究科學文獻,您會發現有證據表明大麻與多種疾病的益處相關,從噁心,到兒童難治性癲癇和多發性硬化症,到阿片類藥物戒斷社交焦慮症。大麻也與包括成癮焦慮、精神病心血管疾病認知障礙在內的危害相關。也就是說,所有這些關聯都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弄清楚是什麼導致了什麼(因果途徑),這種情況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機制),以及還有什麼可以解釋這些關聯(混雜因素)。

傳播關於大麻的不準確、片面、帶有意識形態的觀點的問題在於,它會加劇兩極分化並扼殺討論,而不是以謙遜、誠實和資料驅動的方式推進與大麻相關的討論。不準確資訊的傳播和兩極分化的觀點充其量是無知的,但更糟糕的是,它可能對雙方弱勢群體有害。

例如,雖然對使用大麻作為阿片類藥物成癮潛在療法的研究仍然很有希望,但將大麻提升到治療的地位並用它來代替已經確立的治療方法(例如,美沙酮和丁丙諾啡)可能會危及生命。同樣,基於持有反大麻情緒而拒絕將大麻作為化療引起的噁心的治療方法,同樣令人作嘔。關於大麻的話題沒有什麼是直截了當的。

涉及大麻的資訊應反映出這種複雜性,強調其使用對大多數人來說相對安全,並且它有可能成為藥物和毒藥,具體取決於多種因素。政策和實踐方面最有效的前進方向是承認並整合這種細緻入微的現實。

Jonathan N. Stea, Ph.D., R. Psych, is a registered and practic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in Calgary, Alberta, Canada, an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Clinically, he specializes in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oncurrent addictiv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onathanstea.

More by Jonathan N. Ste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