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泰坦星上的陽光如何產生生命前體化合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泰坦星,土星最大的衛星,據目前所知,不含有外星生命,但那裡存在地外生物學的可能性與太陽系中任何其他地方一樣高。

在泰坦星的大氣層中已經檢測到許多有希望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基於氫、氮和碳——地球生物分子(如氨基酸)的一些關鍵成分。現在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泰坦星濃厚的大氣層非常容易產生這些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可能會沉澱到衛星表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亞利桑那大學和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SETI研究所的Hiroshi Imanaka,以及亞利桑那大學的Mark A. Smith,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本週線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報告了他們在實驗室中重現泰坦星大氣化學成分的結果。

研究人員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高階光源的一個腔室中填充了模擬的泰坦星大氣層——主要是氮氣和少量的甲烷——並用紫外線輻射轟擊混合物。他們的發現是,大氣中大量的氮氣(N2)透過光解離分裂,然後結合到活性化合物(如HCCN)中,最終結合到穩定的有機大分子中。

研究人員報告說:“泰坦星上層大氣中的有機氣溶膠可能是一個隱藏的[氮]匯,它最終會在泰坦星表面積聚,具有用於生命起源前演化的化學潛力。”

當然,從泰坦星上方數百公里處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到衛星表面甲烷湖中的任何形式的生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與最近兩項備受矚目的研究一樣,這些研究表明化學過程與泰坦星上的生命相符,但並不表示存在生命,至少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

泰坦星大氣霧霾的假彩色照片:NASA/JPL/空間科學研究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