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上週末,被誤導的水生猿理論浮出水面,卻以最有趣的方式被擊沉。該理論認為,人類的許多特徵——包括我們的裸露皮膚、直立姿勢和大腦容量大——是作為適應水生環境的演化結果。但是,化石和考古證據根本不支援這種情況,因此,每當水生猿理論在媒體上出現時,科學家們就會抱怨。然而,這一次,他們以模仿的方式做出了回應。
4月27日,《衛報》刊登了一篇關於水生猿理論的報道,重點介紹了一個將於5月8日至9日在倫敦舉行的研討會,旨在“探索新的研究和證據,表明在過去數百萬年中的某個階段,我們人類的祖先經歷了一段半水生的演化時期,從而獲得了獨特和原始的人類特徵。” 這篇報道和其他媒體對水生猿觀點的報道激發了人類學家布倫娜·哈塞特(Brenna Hassett)在她第二天的部落格中提出了一個諷刺性的替代方案,以取代這種邊緣化的水生理論。因此,太空猿理論誕生了。
“太空猿理論的基本論點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 我們的大腦相對於我們的身體而言如此發達,是因為我們不需要身體在太空中移動。
2. 我們沒有太多體毛,因為在2.73開爾文(-270攝氏度)的溫度下,多出一些毛囊有什麼意義呢?
3. 鼻竇遠非是演化上的拱肩,而是微型內部太空頭盔。
4. 我們突出的眼睛清楚地表明瞭我們與太空中其他物種的關係。
後續論點包括,語言一定是在我們重新陸地化後才發展起來的,因為眾所周知,在太空中,沒有人能聽到你的尖叫。”
當然,這導致了推特標籤#spaceape的出現,隨後更多的滑稽事發生了。一些例子:
體毛會降低太空服溫度控制系統的效率。然而,頭髮生長很重要,因為它在失重狀態下看起來很棒。 #spaceape— Karen James (@kejames) 2013年4月28日
當然我們在地球上會有背部問題!我們正在壓迫我們適應太空的椎間盤! #spaceape — Caitlin S (@paleophile) 2013年4月28日
誇大的第二性徵對於在穿著笨重的太空服時識別配偶是必要的。 #spaceape— Holly Dunsworth (@HollyDunsworth) 2013年4月28日
腹-腹交配是演化而來的,因為,哎,否則火箭包會礙事。 #spaceape — Victoria Herridge (@ToriHerridge) 2013年4月28日
我們無毛的皮膚為氨綸太空服提供了更好的附著力。 #spaceape— Patrick N.R. Julius (@PNRJulius) 2013年4月29日
早期靈長類動物進化出了抓握的手,他們知道有一天它們將被用於太空旋鈕、按鈕和槓桿。 history.nasa.gov/SP-402/p58.jpg #spaceape — Patrick Clarkin (@Patrick_Clarkin) 2013年4月28日
98%的人口更喜歡與螢幕互動,而不是彼此互動,這一事實是#spaceape理論的最終證明。 — Henry Gee (@HenryGeeBooks) 2013年4月28日
現在,我並不是想說水生環境在人類進化中不重要。 它們很重要。 事實上,#spaceape的滑稽行為促使考古學家貝基·萊格·賽克斯(Becky Wragg Sykes)寫部落格,談論關於史前人類與水之間聯絡的合法研究。但是,沒有任何實質性證據支援這樣一種觀點,即使我們與猿類親戚區分開來的解剖學特徵是作為適應水生生活方式而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