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鯨魚透過聲音模式進行交流,這些模式通常被稱為歌曲和叫聲,但關於這些令人難忘的聲音意味著什麼,以及不同的鯨魚是否有不同的方言,仍然存在許多謎團。海洋研究人員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龐大哺乳動物之間的對話而必須篩選的大量水下聲音,更增加了挑戰。
公民科學家現在可以幫助研究鯨魚的交流,並透過鯨歌專案(又名 鯨魚FM)傳遞他們的觀察結果。鯨歌專案是一個鯨魚叫聲識別專案,由《大眾科學》於週二與公民科學聯盟 (CSA)合作啟動。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鯨歌專案是CSA Zooniverse 公民科學專案套件的一部分,專門設計用於協助虎鯨(逆戟鯨)和領航鯨的研究,這些研究由馬薩諸塞州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海洋哺乳動物研究組(SMRU)進行。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也同樣在組織鯨歌專案中發揮了作用,與伍茲霍爾合作協調資料收集並準備資料供公民科學家使用。*
公民科學家分析的資料來自“D-Tags”,由伍茲霍爾和SMRU研究人員貼在鯨魚身上,用於記錄它們的叫聲和海哺乳動物發出和探測到的其他聲音。這些標籤還具有運動感測器,使研究人員能夠非常詳細地跟蹤動物在水下超過1000米深度的運動。其他鯨魚的聲音使用水下麥克風(稱為水聽器)記錄,水聽器固定在浮標或船隻上。該網站上有超過15,000個鯨魚叫聲,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公民科學家將在本專案中聽到的許多聲音是在行為反應研究期間記錄的,旨在瞭解海洋哺乳動物如何以及為何對各種聲音刺激做出反應。在這些實驗中,研究了聲納聲音對虎鯨和領航鯨的影響。虎鯨和領航鯨對聲納聲音等做出反應,方法是改變它們發出的叫聲。
大量記錄的鯨魚叫聲(以及其他可能被誤認為是叫聲的水下噪音)使得這些科學家難以理解收集到的所有資料。人耳非常適合執行聲音分析,但一個人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描述所有收集到的資訊,而且結果仍然取決於該個人的單獨解釋。
透過鯨歌專案,公民科學家會看到一個鯨魚叫聲,並顯示它在世界海洋地圖上記錄的位置。在聽取鯨魚叫聲後——在螢幕上以頻譜圖的形式呈現,顯示聲音的音高如何隨時間變化——公民科學家被要求聽取專案資料庫中一些潛在的匹配叫聲。如果找到匹配項,公民科學家單擊該聲音的頻譜圖,結果將被儲存。
本專案生成的資料集應有助於科學家回答有關鯨魚交流的許多問題。例如,研究人員想知道領航鯨叫聲曲目的規模,以及曲目規模是否是智力的標誌。此外,研究人員試圖瞭解兩種不同型別的領航鯨——長鰭和短鰭——是否具有不同的叫聲曲目,如果是,這是否意味著不同的方言。
自五月以來,《大眾科學》一直在其網站上推廣公民科學專案,涵蓋廣泛的主題和地點。不需要物理學或生物學的高階學位,只需要對您周圍的世界感到好奇,並對觀察、測量和報告您聽到和看到的東西感興趣。
“Zooniverse和我討論了各種方案,我們認為這個專案對公民科學家來說將是科學上有趣且令人愉快的,”《大眾科學》的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說,《大眾科學》是該專案的贊助商。迪克里斯蒂娜還擔任CSA的顧問,CSA將在阿爾弗雷德·P·斯隆基金會的資助下製作約10個新專案。
公民科學家可以使用他們現有的《大眾科學》登入名和密碼註冊參與鯨歌專案,或者他們可以建立一個新的《大眾科學》帳戶。該專案是免費的,參與者可以決定他們投入多少時間參與該專案。
領航鯨圖片由巴尼·莫斯提供,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荷蘭應用科學研究組織在該專案中作用的描述已於2011年11月30日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