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的一份新報告,全球在經濟、政治和其他社會維度上的性別差距持續縮小,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女性缺乏平等仍然是一個主要的障礙。該報告量化了各國在性別平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並顯示在研究的133個國家中,有86個國家在去年的報告以來在各項指標上有所改善。冰島被證明是整體性別平等的領導者,這已是連續第五年,其他北歐國家——芬蘭、挪威和瑞典——佔據了接下來的前三名。菲律賓首次進入前五名。
研究人員透過評估男性和女性在四個領域的差距來衡量性別平等:經濟參與和機會(透過薪資和高技能就業參與度來衡量);教育(透過獲得基礎和更高水平教育的機會來衡量);政治賦權(基於每個性別在決策結構中的代表性);以及健康和生存(衡量一個國家的性別比例,以檢測高比率的性別選擇性墮胎或殺嬰現象,以及預期壽命)。透過將這些指標轉化為比率——例如,如果一個國家20%的大學畢業生是女性,則分配一個0.25的變數來反映2:8的比率——研究人員確保他們可以衡量在每個研究領域中男性和女性的成就水平之間的差距。
在健康和生存以及教育方面,資料表現良好:全球醫療保健的性別差距已彌合96%,全球教育差距已彌合93%。事實上,25個受評估國家已完全彌合了其教育方面的性別差距。但是,儘管在大多數國家,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幾乎與男性相同,但她們在有償勞動和領導職位中的作用尚未趕上。截至上週的報告,全球經濟平等和政治參與方面的性別差距分別僅彌合了60%和21%。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世界經濟論壇性別平等負責人薩迪婭·扎希迪表示,這種滯後並不令人意外。“在大多數國家,健康和教育是女性進入職場的最基本標準,”她說。“只有在實現這一目標後,才有可能專注於幫助最佳化經濟和政治平等。” 她指出,也有例外情況:在馬拉維、莫三比克和蒲隆地,儘管在小學教育機會方面存在巨大的性別差距,但女性高度融入勞動力隊伍。另一個例子是,印度在政治賦權方面排名第九,但在將健康和教育因素考慮在內時,總體排名降至第101位。但對於大多數國家而言,女性的健康和教育指標優於其他維度的指標。
對於像美國這樣在教育和健康方面已彌合性別差距但在總體排名中落後(美國排名第23位)的國家來說,還剩下什麼?排名第一的芬蘭與大多數其他國家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政府對幫助女性兼顧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獨特承諾:扎希迪說,有了強制性陪產假,兒童保育和家務的分配就更加平等。這使女性更有能力在工作場所晉升到權力職位,並有助於縮小男女之間的工資差距。“在女性健康和教育投資的回報方面,幾乎每個政府都可以做得更好,”扎希迪說。“只有採取全面方法確保女性融入經濟或公共生活,才能解決當前的現實問題,”在當前的現實中,僱主很容易為僱用男性而不是女性找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