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在紐約市的地鐵車廂、機場航站樓或幾乎任何其他公共場所,看到十幾個人或更多人完全沉浸在智慧手機螢幕上的內容中,而忽略了周圍的世界,這並不罕見。
儘管智慧手機具有連線能力,但它們也被用來使主人與周圍的人斷開連線。皮尤研究中心本週早些時候釋出的一項研究(pdf)顯示,在18歲至29歲的受訪者中,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表示,他們假裝使用手機是為了避免與周圍的人互動。
即使不打電話、發簡訊或上網,智慧手機使用者(如今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也會沉浸在線上影片遊戲中,例如憤怒的小鳥、紙牌和開心農場。或者他們看電影,這也是手機制造商 LG 電子和 HTC 在臺灣推出配備裸眼 3D 螢幕手機的原因之一。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智慧手機,甚至普通的舊手機,顯然也很受快速資訊檢索的歡迎(以至於對某些使用者來說,沒有手機會導致恐慌症)。事實上,皮尤高階研究專家亞倫·史密斯(Aaron Smith)領導的這項研究表明,在接受調查的 2277 名手機使用者中,有一半人在調查期間(2011 年 4 月 26 日至 5 月 22 日)至少使用過一次手機來獲取他們立即需要的資訊。
百分之四十的手機使用者表示,他們發現自己處於緊急情況,而攜帶手機對他們有所幫助。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承認,在這個月裡,他們曾遇到過因為沒有手機而難以完成某些任務的情況。還有 42% 的人承認使用手機只是為了打發無聊。
另一個表明手機已變得不可或缺的指標是:亞馬遜執行長傑夫·貝索斯和公司副總裁格雷格·哈特今年早些時候提交了一項專利,旨在保護手機在掉落或受到其他撞擊時免受損壞。該專利涵蓋了,除其他外,在行動式裝置即將受到撞擊時,可以從側面展開的安全氣囊。
圖片由 Justin Horrocks 提供,來自 iStockphot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