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自噬和計算機圖形學榮獲 2012 年京都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這篇文章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並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稻盛財團今天宣佈了今年的 京都獎。大隅良典博士獲得了基礎科學獎,伊凡·愛德華·薩瑟蘭博士獲得了尖端技術獎。

大隅是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的教授,因其在 細胞自噬 方面的開創性工作而獲獎。“細胞自噬”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自食”,它是細胞分解和回收自身蛋白質的過程。細胞這樣做有多種原因:清除有害細菌、應對飢餓以及修復受損的細胞成分。科學家現在認為,細胞自噬減少與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有關。大隅是第一位在酵母中觀察到細胞自噬的科學家,隨後他確定了細胞自噬所需的幾個基因。

薩瑟蘭是波特蘭州立大學的訪問科學家,因其在計算機圖形學、視覺化模擬、計算機輔助設計 (CAD)、計算機建模和虛擬現實方面的工作而獲獎。他 1963 年的計算機程式 Sketchpad 是許多現代圖形應用程式的前身。藉助 Sketchpad,使用者可以使用光筆建立圖形,然後在其設計中操縱長度和角度。它證明了人機互動可以用於技術和藝術目的。薩瑟蘭關於 計算機電路時序 的工作是 2002 年 7 月《大眾科學》一篇文章的主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稻盛財團於 1985 年設立了京都獎,“旨在表彰那些為人類的科學、文化和精神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大隅、薩瑟蘭以及哲學與藝術獎得主加亞特里·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將於 11 月在京都舉行的儀式上分別獲得文憑、獎章和 5000 萬日元(約合 63 萬美元)。

去年基礎科學京都獎授予了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拉希德·蘇尼亞耶夫,尖端技術獎授予了材料科學家約翰·W·卡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