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端行為估計每年耗費數百萬美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隨著關於可能對多產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馬克·豪瑟的研究進行調查的狀態的猜測甚囂塵上,一項新的研究深入探討以 выяснить 科學不端行為的真實成本。

哈佛大學和聯邦政府都沒有就這位學者的工作狀況發表宣告,聯邦政府資助了豪瑟的一些已被撤回或修訂的工作。但與此同時,根據8月17日線上發表在PLoS Medicine上的這項新研究,任何調查都可能讓大學——以及可能政府——花費一大筆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根據美國研究誠信辦公室 (ORI) 的定義,科學不端行為是指“在提出、執行或審查研究或在報告研究結果時,捏造、偽造或剽竊”。 2009 年對不端行為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約 14% 的受訪科學家報告說目睹了他人偽造資料——2% 的人(匿名)承認自己參與了捏造、偽造或修改資料。

對科學不端行為的調查通常會導致研究中斷、證據沒收和漫長的會議,所有這些都會在教職員工勞動等費用方面迅速增加。 以紐約州布法羅市羅斯威爾帕克癌症研究所的 Arthur Michalek 為首的新案例研究的作者總結說,一個典型的案例可能花費大約 50 萬美元。 他們以自己機構的一個真實案例為例,估計該不端行為事件的直接成本約為 525,000 美元。

Michalek 和他的同事將成本分為三類:欺詐性研究(撥款、投資和裝置)、調查(教職員工、人事和外部援助)和補救(損失當前或待批的撥款以及受影響實驗室中的其他撥款)。 這些計算未考慮其他潛在成本(例如訴訟和未來資金損失)和無形資產(例如信任喪失、同事士氣低落以及任何基於欺詐結果進行的研究)。

在他們機構的案例示例中,研究人員估計,內部調查中最昂貴的方面是對教職員工的要求,他們在正式會議期間和之外花費了數百小時評估該案例。

這篇新的政策論壇論文並非旨在成為衡量不端行為成本的通用標準。 研究人員指出,“我們的經驗可能不能完全代表其他機構”,並承認他們迄今為止的估計“相當於‘最佳猜測’情景”。

然而,根據他們的計算,2009 年向 OIR 報告的 217 起美國不端行為案件每年將累計超過 1.1 億美元。 研究人員指出,不端行為的實際發生率仍然不確定,“這主要是由於其秘密性質以及報告不足的問題”。

避免一開始就發生不當行為的措施(例如教育、培訓、指導和監督)也不是免費的。 但是,Michalek 和他的同事估計,“這些主動活動的成本與單起科學不端行為案件的成本相比相形見絀。”

圖片由 iStockphoto/damircudic 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