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心臟的電脈衝使現代起搏器成為可能,這種裝置幫助數百萬人的心臟保持跳動。然而,事實證明,這種侵入性裝置難以用於小型、脆弱的胚胎動物心臟,一些研究人員研究這些心臟是為了更多地瞭解心臟發育的早期階段,以及開發治療疾病的新方法。
然而,一個研究團隊宣佈,他們能夠用紅外光脈衝起搏僅40小時大、長度不到兩毫米的鵪鶉胚胎心臟,這種脈衝可以在不直接接觸微小器官的情況下進行施用。這項工作在一項研究中描述,該研究於8月15日在自然光子學上線上發表(《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
之前的研究表明,單個心肌細胞(稱為心肌細胞)可以用雷射脈衝刺激,並且一些雞胚胎心臟對可見光的反應是跳動更快。但研究人員指出,這是首次整個胚胎心臟在光學上可靠、成功地進行了體內起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由凱斯西儲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邁克爾·詹金斯領導的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紅外二極體雷射器,該雷射器與一個串聯閃爍的發光二極體配對,以便可以在影片顯微鏡下觀察到不可見的紅外脈衝的定時。雷射從距胚胎約500微米的纖維發出,並對準心臟入口周圍0.3毫米寬的區域,在發育的那個階段,心臟尚未發育成四腔器官,仍然是管狀結構。
研究人員能夠透過雷射脈衝將心率加速到大約是其基線起搏的三倍(見下方影片)。
用雷射起搏過的胚胎心臟在雷射脈衝停止後繼續跳動,但它們以略快於其原始搏動的速率執行(節拍之間約1.44秒,而不是原始的1.58秒)。研究人員提出,這可能是由於起搏過程中鈣離子增加所致。但該團隊檢查了心臟,並且“沒有檢測到損傷的證據”,他們寫道。
“目前尚不清楚觀察到的現象的機制,”研究人員解釋說。他們認為,它可能會產生溫度梯度,從而刺激“可興奮組織中的動作電位”,正如早期關於心肌細胞簇的研究中也提出的那樣。
“光學起搏不僅將使發育心臟病學領域能夠進行一類新的實驗,而且可能成為研究心臟電生理學、單細胞動力學和心臟組織工程學的有用工具,”詹金斯及其同事總結道。但是,儘管將雷射聚焦在成人心臟上是一個誘人的應用,但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仍有許多研究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