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年夏天,紐約市將見證一場可以稱之為空氣傳播的非毒性事件,借用唐·德里羅1985年小說《白噪聲》中創造的一個術語。
在七月的三天裡,紐約警察局和紐約州厄普頓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將在地鐵和街道上釋放少量無害、無色的氣體,以追蹤其在城市中的流動,包括地上和地下。這項耗資340萬美元的氣流實驗旨在調查在意外洩漏或恐怖襲擊事件中,例如1995年奧姆真理教在東京地鐵釋放沙林毒氣事件,有害物質將如何擴散。
警察局長雷·凱利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紐約警察局在應對潛在的災難性襲擊(例如使用放射性汙染物或武器化的炭疽桿菌)時,會為最好的情況努力,但為最壞的情況做計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類似的專案於2005年進行,追蹤了曼哈頓中城地上氣體的擴散。今年夏天的地鐵-地面氣流交換實驗將覆蓋所有五個行政區,包括21條地鐵線路上的數十個車站,並將使用大約200個探測器來監測氣體的擴散。
與2005年的測試一樣,研究人員將釋放被稱為全氟碳示蹤劑的氣體,這些氣體在大氣中的含量極低——對於某些分子來說,僅為百萬億分之幾——因此可以使用靈敏的探測器清楚地追蹤受控釋放後的擴散。全氟碳示蹤氣體系統於1980年代在布魯克海文開發,已用於識別有害廢物遏制系統中的洩漏,以及追蹤空氣汙染物在數百甚至數千公里範圍內的潛在遷移。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說法,這些氣體是無毒、不易燃且化學和生物惰性的。但是考慮到有5%的美國人認為飛機凝結尾跡實際上是美國政府部署的“化學凝結尾跡”,用於精神控制和其他邪惡目的,根據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預計在示蹤劑測試期間,會有不止一些地鐵乘客避開地鐵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