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猿類化石挑戰關於與其他靈長類動物遠古分化的 DNA 證據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藉助高速 DNA 測序技術,科學家可以研究人類、大型猿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之間細微的基因差異,從而對不同祖先群體分裂的時間做出新的估計。

這些發現為進化史提供了寶貴的見解,尤其是在化石記錄稀少的情況下,例如在人類和大型猿類的祖先與數千萬年前的 Cercopithecoidea(或舊世界猴)譜系分裂的時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DNA 分析表明,這次分裂發生在約 3500 萬到 3000 萬年前,但一項新的化石標本用確鑿的證據挑戰了這一分子資料。

一種名為Saadanius hijazensis的古代靈長類動物的部分顱骨似乎同時具有人猿總科和猴總科的特徵。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的 Iyad Zalmout 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認為,S. hijazensis 是一種狹鼻猴——在兩個譜系分裂之前,它是共同群體的一員。這種靈長類動物的年代被確定為 2900 萬至 2800 萬年前的漸新世——表明舊世界猴與人類和大型猿類祖先之間的分裂發生的時間比基因證據表明的要晚。

研究人員使用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掃描化石碎片,並將這些線索與其他已知的祖先大型猿類和舊世界猴進行比較。

該顱骨屬於一隻雄性,重約 15 至 20 公斤,具有“中面部突出的鼻口部”,發現於現今沙烏地阿拉伯的黑紅樹林環境中。該研究於 7 月 14 日線上發表在Nature雜誌上(《大眾科學》是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的一部分)。

儘管這個古老的碎片無法填補人類進化樹中的所有空白,但作者總結說,在這個共同的狹鼻猴譜系中發現的新靈長類物種“對於提供一種識別基礎人猿的方法至關重要”。

顱骨影像,於 2009 年發現,由 Iyad Zalmout/密歇根大學古生物學博物館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