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你可以一口氣說出“沃森和克里克”,但你應該嘗試擠進“尼倫伯格”嗎? 馬歇爾·尼倫伯格與羅伯特·W·霍利和哈爾·戈賓德·科拉納一起,因破譯遺傳密碼而獲得了1968年諾貝爾獎——這項發現從未像雙螺旋結構對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那樣為尼倫伯格帶來聲譽,儘管它本應如此。
因為也許那樣的話,人們就不會錯誤地歸功於他人。 2006年,尼倫伯格偶然看到一本剛剛出版的著名分子生物學家的傳記,題為弗朗西斯·克里克:《遺傳密碼的發現者》 。 “太糟糕了!” 他回憶起自己在2007年接受《大眾科學》的埃德·雷吉斯採訪時的想法。“這是錯誤的——這真的是錯得離譜!”
遺傳密碼是指核苷酸(如腺嘌呤、胸腺嘧啶、鳥嘌呤和胞嘧啶,或A、T、G和C)的序列,它作為製造氨基酸(生命的基本組成部分)的指令。 需要三個核苷酸(一個“密碼子”)來製造一個氨基酸——但是哪三個,以及對應哪個氨基酸? 1961年,尼倫伯格用RNA進行實驗,其中尿嘧啶代替胸腺嘧啶,並破解了氨基酸苯丙氨酸的密碼:UUU成為生命化學詞典中的第一個詞。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到1966年,在霍利和科拉納的關鍵貢獻的幫助下,尼倫伯格已經確定了所有遺傳密碼的64個三核苷酸的組成和鹼基序列。 由於這項成就,他於1968年分享了諾貝爾獎; 然而,他不知何故成為了被遺忘的遺傳密碼之父。
為什麼? “我想是性格原因,”尼倫伯格說。“我害羞,不愛出風頭。 我喜歡工作,我從沒有刻意去宣傳自己。 克里克告訴我我很蠢,因為我從不追逐聚光燈。” 此外,沃森和克里克的發現產生了一個簡單、視覺上震撼的影像:一個閃閃發光的分子螺旋階梯。 相比之下,遺傳密碼是一個由令人望而生畏的化學名稱、密碼子和複雜的分子功能組成的迷宮——宣傳人員的噩夢。
尼倫伯格於上週因癌症在紐約市去世,他並沒有公開抱怨他的遺傳密碼工作缺乏名氣,因為他發現自己被其他研究領域所吸引,並在破解密碼後發表了數十篇神經生物學論文。
您可以在被遺忘的密碼破譯者中閱讀更多關於他的資訊,這篇文章發表於2007年11月的《大眾科學》。
1962年左右尼倫伯格的照片,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提供,維基共享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