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讓我說清楚:儘管《另一個地球》將於7月22日上映,並以發現一個與我們自己一樣的星球為前提,但它不是一部科幻電影。
坦率地說,這部由首次執導長片的導演邁克·卡希爾執導的,本來就很出色的獨立電影中,僅有的一點點科學都是可笑的。例如,可以看到“地球2”懸掛在北極星附近的天空中,這將使其軌道垂直於太陽系的黃道面,並且早就應該被發現了。此外,“地球2”在電影進行的過程中不斷變大,這意味著它在靠近我們,卻沒有在引力上擾亂我們星球的軌道。
然而,在這部電影中,第二個地球的存在是一種隱喻,是一種藝術手段,用來探索面對自己和自己的過去,包括所有的缺點意味著什麼。這裡的缺點屬於羅達·威廉姆斯(由聯合編劇和聯合制片人布里特·馬林飾演),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高中高年級學生,即將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天體物理學。一天晚上,她在酒後做出了一個糟糕的決定,開車撞上了由約翰·伯勒斯(威廉·馬波瑟飾演,也許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電視劇《迷失》中的“伊桑”)駕駛的汽車。這場事故導致伯勒斯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子喪生,也發生在發現“地球2”的當晚。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產出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四年後,羅達出獄了,但她沒有重新開始,而是決定仍然需要贖罪,並找了一份學校清潔工的工作。失落且情感脆弱的羅達找到了約翰,他從未知道,也不想知道,是誰摧毀了他的世界。約翰,一位曾經成功的作曲家和鋸琴大師(你知道的,你可以在任何家得寶找到的那種樂器),仍然沒有從他令人心碎的損失中恢復過來。為了彌補過失,羅達在沒有透露自己真實身份的情況下(我提到過她做決定的能力很差嗎?)想方設法進入了約翰的生活。這兩個受傷的靈魂開始互相幫助地走向康復之路,至少在羅達贏得一次參觀另一個地球的機會之前,這個前景讓羅達充滿希望,卻讓約翰充滿恐懼。
這部電影中的推測性虛構,在今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了阿爾弗雷德·P·斯隆獎,表彰其最佳關注科學和技術主題的電影,以及戲劇電影特別評審團獎,它似乎是受到了多元宇宙理論的啟發。事實上,這部電影在六月份的世界科學節期間放映,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家布賴恩·格林在一個晚上主持了關於這部電影的討論。但是,卡希爾和馬林——兩人都畢業於喬治城大學的經濟學專業,馬林曾在高盛擔任分析師——甚至在電影完成之前,都沒有聽說過格林關於多元宇宙理論的暢銷書《隱藏的現實》(克諾夫出版社,2011年)。
卡希爾實際上是在聽了天體物理學家理查德·貝倫曾的《通俗物理學》有聲讀物後才產生這個概念的,貝倫曾現在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資助聯盟的主任。貝倫曾以當地新聞採訪的專家的身份出現,解釋了“破鏡理論”,該理論將兩個地球的居民分開,並讓他們走上不同的命運。
這裡就引出了這部電影中唯一可能與多元宇宙理論相關的部分,至少在部落格圈的自省方面是這樣。一些觀察人士評論說,多元宇宙具有需要思考的道德維度。在他的《赫芬頓郵報》部落格中,克萊頓·納夫擔心普通民眾將如何解讀多元宇宙理論。基本上,他推斷,如果所有的可能性都會無限地發生,那麼我們在這個宇宙中的行為又有什麼關係呢:“如果我們開始相信選擇並不重要,任何行動在某個地方都會有相反的結果,那麼我們就有失去道德推理能力的風險。”
《另一個地球》從某種意義上觸及了這種道德維度,即第二個星球給了你第二次機會。你可能真的不必承擔你決定的後果。而且,你為做出選擇而進行的任何道德推理都可能導致你的分身做出完全相反的選擇。
當然,關於道德相對主義的討論早在多元宇宙的想法出現之前就有了。儘管如此,部落格作者還是發現了多元宇宙思想的其他令人不安的道德方面。約翰·霍根在一篇“交叉檢查”部落格文章中問道,對多元宇宙的推測是否像對次級抵押貸款的投機一樣不道德。在他在“甚至不錯誤”部落格上發表的文章中,彼得·沃伊特擔心多元宇宙理論本質上是在向公眾推廣偽科學。(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肖恩·卡羅爾在他的“宇宙不變性”部落格文章中對此類道德疑慮進行了很好的回顧。)
後者的反對意見源於直接否定多元宇宙缺乏科學嚴謹性;畢竟,天文觀測無法探測到其他現實。即使是真實的,多元宇宙也無法解釋自然的深層奧秘。(例如,請參閱喬治·埃利斯在《大眾科學》2011年8月刊上的文章。)然而,就多元宇宙思想的不道德性而言,霍根和沃伊特都沒有說服我,因為許多基礎研究都在探索與日常實際經驗和應用相去甚遠的概念,而且所有科學都存在被誤解和濫用的風險。
一些物理學家確實認真對待多元宇宙的概念;請參閱亞歷山大·維連金和馬克斯·泰格馬克對平行宇宙的辯護,後者還指出該理論實際上可能是可以檢驗的。毫無疑問,懸掛在我們天空中的一個地球將是最令人信服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