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天是全球老虎日——這很恰當,因為這種貓科動物在亞洲家園和世界各地的人們中都非常受歡迎。這是一個評估我們在恢復這一自然多樣性象徵的艱苦努力中所處位置的日子。
旨在恢復老虎的全球努力始於 20 世紀 60 年代。然而,一路上吹噓的所有所謂的“野生老虎數量”(4000-5000 只)要麼是美化的猜測,要麼是使用不良方法臆造出來的。
顯而易見的是,即使在六十年後,野生老虎數量的指標也沒有移動。現在,野生老虎的數量可能更少,而且分佈的地方也更少。目前,老虎種群在高密度地區,有可能繼續存活的面積不到其現有棲息地 120 萬平方公里的 6%。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今天有關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在印度、尼泊爾、泰國、俄羅斯,甚至中國的一些地方,一些老虎種群已經反彈。這種恢復得益於正確的保護措施,例如規範對老虎及其獵物的狩獵、停止森林開採和退化,甚至為與老虎共享棲息地的人們尋找替代空間和生計。
有效恢復的模式很清晰。當自然獵物(鹿、豬和野牛)的數量恢復時,老虎的數量會在幾十年後激增。這不是什麼高深的科學。最有效的老虎恢復策略是基於常識的。
然而,鑑於老虎恢復失敗的情況更為常見,關鍵需求是客觀地研究、監測和了解恢復和下降。這隻有透過嚴格的保護審計(包括生態和社會審計)才有可能實現。如果不透過將穩健的科學應用於保護來適應性地學習,老虎數量的指標很可能仍停留在目前的低位。
不幸的是,全球大部分的老虎保護工作都未能透過這項科學測試。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原因是對“老虎普查”的過度資助,這已經越來越成為常態。這種過度的資助是有問題的。公然的利益衝突部分源於一項決定,即讓負責老虎種群恢復的同一批政府官員也監測他們自己的“成功”。
許多關於老虎數量、密度和棲息地佔用的說法,都刊登在光鮮的報告和慶祝老虎的活動中,這些說法違背了生物學、數學和邏輯——正如嚴格的分析所表明的那樣。
過度資助,再加上上述科學缺陷,也產生了其他不利的後果。在更廣泛的科學審查中缺乏分享老虎調查資料的透明度,加上對昂貴硬體和智慧軟體應用程式的大肆宣傳,似乎已經向媒體和公眾掩蓋了這種“老虎監測”的根本無效性和不可靠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同一 60 年期間,醫學、農業、資訊科技和電信等其他領域透過擁抱而不是厭惡嚴謹的科學而取得了快速進展。我們只需要將農業中的綠色革命與同期老虎的恢復進行比較,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
所有這些應用領域也透過從國家壟斷模式轉向與非政府專家和參與者進行重要合作而取得了巨大進展。
老虎保護主義者面臨的挑戰是打破這些官僚主義的枷鎖,並從科學和企業中獲益。我們在全球老虎日的願景應該是擁有 25,000-50,000 只野生老虎的生機勃勃的星球,而不是我們被頻繁敦促“慶祝”的可憐的 5000 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