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核武器對付日本是必要的——但朝鮮的情況更為複雜

金正恩日益升級的威脅讓人想起72年前本週發生的世界上唯一一次核攻擊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週,朝鮮獨裁者金正恩再次揮舞起了他的軍刀,威脅要對美國因聯合國對這個經濟已經捉襟見肘的國家實施制裁(制裁金額高達十億美元的出口收入損失)而進行“千倍”報復。儘管他沒有提及核武器,但每個人都知道,該政權多年來一直在加強其核能力,進行地下炸彈試驗,並向東朝日本,最終朝美國發射導彈。當這種幽靈迫在眉睫,美國和我們的盟友正在思考如何應對這個對全球安全的潛在威脅之際,值此歷史上唯一一次在衝突中使用核武器72週年之際,讓我們反思那可怕一週的道德意義。

七十二年前,美國向廣島(小男孩,8月6日)和長崎(胖子,8月9日)投下了原子彈,導致日本帝國宣佈投降(8月15日),我們兩國之間的敵對行動停止(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甚至在原子武器被用於戰區之前,一些參與曼哈頓計劃(製造原子彈的專案)的科學家就表達了他們的保留意見,因為當時已經很明顯德國人沒有完成他們自己的核計劃,尤其是在他們目睹了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進行的首次原子彈爆炸“三位一體”試驗的驚人破壞力之後。一年後,在1946年,聯邦基督教會理事會發表宣告,宣稱:“作為美國基督徒,我們對已經對原子彈的不負責任的使用深感懺悔。我們一致認為,無論人們對戰爭原則的判斷如何,對廣島和長崎的突襲轟炸在道德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上面有投下“小男孩”原子彈的“伊諾拉·蓋伊”號轟炸機飛行員保羅·蒂貝茨的簽名。圖片來源:美國海軍維基共享資源

1967年,麻省理工學院的語言學家和不知疲倦的美國批評家諾姆·喬姆斯基甚至更進一步,稱轟炸為“歷史上最不可饒恕的罪行”。在整個人類歷史上?這是一個嚴重的指控。許多其他人也遵循了這種倫理脈絡。例如,在他的2009年著作《比戰爭更糟》中,種族滅絕歷史學家丹尼爾·戈德哈根甚至指責哈里·S·杜魯門總統是“一個大規模殺人犯”,因為他決定“扼殺大約30萬男人、婦女和兒童的生命”。戈德哈根將大規模謀殺與種族滅絕等同起來,並且以非常概括的方式進行描繪,將杜魯門與希特勒、斯大林、毛澤東和波爾布特歸為種族滅絕的“滅絕主義者”。

這種說法在道德尺度上走得太遠了,應該作為我們評估何時使用此類武器是正當的修正。動機很重要。在他們針對特定人群的種族滅絕行動中,希特勒、斯大林、毛澤東和波爾布特的目標是徹底消滅整個民族。只有當最後一個被追捕的人被消滅時,殺戮才會停止。杜魯門投下炸彈的動機是結束戰爭,而不是消滅日本人民。如果滅絕主義是目標,那麼美國在戰後永遠不會實施馬歇爾計劃來重建日本和德國。

事實上,小男孩和胖子不僅結束了戰爭,制止了殺戮,它們還極有可能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包括日本人和美國人。我的父親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理查德·舍默是美國海軍“鷦鷯”號驅逐艦上的電工,該驅逐艦的任務是護送航空母艦和其他大型主力艦,以保護它們免受日本潛艇和神風特攻隊的襲擊,他是正在向日本方向前進,計劃入侵日本島嶼的更大艦隊的一員。儘管這種個人聯絡並非一個正當理由,但我的父親告訴我,船上的每個人都害怕入侵方案,因為他們聽說僅僅入侵日本人控制的兩個小島——硫磺島和沖繩島——就造成了可怕的殺戮。那裡發生的事情預示著全面進攻日本本土很可能造成的後果,但傷亡人數將高出幾個數量級。

硫磺島是一塊距日本700英里的小火山岩。在一場持續了36天的戰鬥中,超過19,000名美國人受傷,另有6,821人喪生。與日本人的傷亡相比,這根本不算什麼,在戰鬥開始時總共有22,060名士兵,只有216人倖存下來,死亡率高達99.9%。沖繩島距離日本本土僅340英里,其征服導致了驚人的240,931人死亡,其中包括14,009名美國士兵、77,166名日本士兵,以及島上另外149,193名日本平民,他們要麼在戰鬥中喪生,要麼自殺,而不願被俘虜。那麼,想象一下,如果美國入侵日本本土,那裡的230萬兇猛的戰士和2800萬決心堅定的民兵都準備誓死捍衛自己的國家,那將是怎樣的屠殺場面。

我們不需要想象。杜魯門的顧問們計算出,在這樣的行動中,將有25萬到100萬美國人喪生。這只是估計的日本死亡人數的一小部分,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估計這個比例為22:1——每死亡一名美國人,就有22名日本人死亡——即550萬日本人死亡。將這些數字與原子彈造成的實際死亡人數進行比較:廣島90,000-166,000人,長崎60,000-80,000人。

如果我們沒有投下炸彈會發生什麼?在這種反事實的思想實驗中,柯蒂斯·李梅將軍和他的B-29轟炸機機隊將繼續用炸彈轟炸日本城市,使其變成廢墟,然後才進行入侵。毫無疑問,常規炸彈造成的傷亡、死亡和財產損失將與兩顆原子彈造成的損失一樣高,甚至更高。將“小男孩”原子彈的16,000噸TNT當量與美國戰略轟炸調查估計的當量進行比較,後者相當於220架B-29轟炸機攜帶1,200噸燃燒彈、400噸高爆彈和500噸殺傷人員破片彈,傷亡人數相當。將此與1945年3月9日至10日晚發生的事情進行對比,當時279架B-29轟炸機向東京投下了1,665噸炸彈,夷平了該市15.8平方英里的區域,造成88,000人死亡,另有41,000人受傷,另有100萬人無家可歸。

這種反事實和道德思想實驗旨在測試我們的倫理直覺,例如著名的電車難題,你站在鐵路岔路口旁邊,有一個開關可以轉移即將殺死軌道上五名工人的電車。如果你拉下開關,將電車轉移到側軌上,它將殺死一名工人。你會拉下開關,從而拯救五個人,但殺死一個人嗎?大多數人說他們會。從這個意義上講,使用原子彈來結束人類歷史上最糟糕的戰爭,在道德上等同於拉下電車開關。儘管我們可能不願意稱徹底摧毀這兩座城市為道德行為——核選項應該始終是戰略清單上的最後選項,包括處理朝鮮問題——但作為道德困境,似乎很清楚,投下原子彈是必要且正確的決定。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朝鮮也這樣做。那是完全不同的道德計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