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成癮和藥物依賴真的有區別嗎?

是的,這就是原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成癮的錯誤資訊在流行媒體中氾濫,這不是什麼秘密。一個特別的錯誤資訊領域涉及在描述與成癮相關的主題時使用的語言如果你發現自己曾經閱讀過或小心翼翼地參與過關於成癮的社交媒體討論,你可能會很快陷入混亂,因為你會看到各種各樣的人——醫療專業人士、記者、父母、使用藥物的人、康復中的人——不斷地爭論諸如“成癮”、“依賴”、“濫用”、“誤用”、“習慣形成”、“娛樂性使用”或“藥物使用”等術語。

以我作為一名臨床心理學家,以及,敢說一句戲謔的話,一個Twitter成癮者的經驗來看,最重要且最容易混淆的區別是“成癮”和“依賴”之間的區別。這不足為奇。

成癮的科學概念有著豐富且不斷發展的歷史。即使是那些畢生致力於研究成癮並負責我們用來診斷成癮的醫學文字的人,也沒有對何時使用哪些術語達成明確的共識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個有爭議的歷史

精神健康專業人士用來診斷成癮的主要醫學文字之一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目前為第五版。在20世紀80年代,一個專家委員會開會修訂當時的DSM-III。在經過多次關於是否使用“成癮”或“依賴”一詞的辯論後,“依賴”一詞以一票之差被選中,主要是因為一些委員會成員認為“成癮”一詞帶有貶義。因此,“物質依賴”的診斷類別一直伴隨著我們到DSM-IV,直到2013年在DSM-5中被取消,同時被取消的還有“物質濫用”的診斷類別。

DSM-5中的解決方案是將“物質依賴”和“物質濫用”類別合併為一個稱為“物質使用障礙”的類別,歸入一個名為“物質相關和成癮障礙”的章節標題下。在這個章節的命名中有目的地使用短語“成癮性障礙”主要是因為DSM中加入了賭博障礙。而且,委員會成員也是否將“成癮性”一詞引入DSM-5進行了爭論併產生了分歧

最大的困惑來源

如果這段歷史課聽起來令人困惑,那是因為它確實如此,而且沒有辦法簡化所發生的事情。但是,最大的困惑來源是“依賴”一詞。在DSM-III之前,“依賴”一詞僅指生理依賴,如耐受性和戒斷症狀所表明的那樣。不幸的是,DSM-III委員會擴大了“物質依賴”的定義,不僅包括耐受性和戒斷的生理症狀,還包括其他心理和社會症狀,例如失控的使用以及因藥物使用而導致的負面心理和社會後果。

因此,醫學界留下了兩個非常不同的依賴定義:一個表示身體依賴,另一個表示更復雜的生物心理社會依賴,實際上,它被用作診斷“成癮”的替代品。

我們今天如何定義成癮和依賴?

隨著DSM-5中取消了“物質依賴”類別,“依賴”的定義應該更加明確:依賴是指身體或生理依賴,如耐受性和戒斷症狀所表明的那樣。這是一種神經適應狀態,可能發生在重複使用物質之後,需要繼續使用物質以防止戒斷症狀。依賴不等於成癮,儘管它可能是成癮的一個特徵。

“成癮”一詞要複雜得多,而且醫學界對於如何準確定義它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爭議——例如,是否最好將其概念化為疾病模型、學習模型或兩者之間的某個地方。在醫學上和實踐中,成癮最常使用DSM-5的“物質使用障礙”類別進行診斷。然而,無益的是,DSM-5沒有明確且透明地提及這一點。事實上,開發DSM的美國精神病學協會在其網站上隨意地交替使用“物質使用障礙”和“成癮”這兩個術語。

在醫療實踐中,要獲得物質使用障礙的診斷,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必須首先進行仔細的診斷訪談。訪談者會評估是否存在導致患者痛苦和功能障礙的物質使用或行為問題模式,這些問題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一個人需要滿足以下11種症狀中的至少兩種

  • 重複使用導致未能履行主要角色義務

  • 在危險情況下重複使用

  • 儘管存在社會/人際問題,仍繼續使用

  • 渴望

  • 耐受性

  • 戒斷

  • 使用時間比預期的時間長或劑量比預期的劑量大

  • 持續渴望或無法成功控制使用

  • 大量時間用於與使用相關的活動

  • 減少重要的社交、職業或娛樂活動

  • 儘管存在身體或心理問題,仍繼續使用

有人可以在不成癮的情況下依賴嗎?

當然可以。生理依賴很常見,並且可能發生在許多不同種類的物質中,包括被認為是藥物的物質。事實上,對於醫療專業人士來說,正確理解這一點並區分生理依賴和更復雜的成癮概念非常重要,因為診斷將有助於指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有人可以在不依賴的情況下成癮嗎?

這是一個更艱難的辯論,但簡單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據DSM-5,有可能在沒有耐受性和戒斷症狀的情況下滿足物質使用障礙的診斷標準。也就是說,對於許多但並非所有物質而言,耐受性和戒斷通常是物質使用障礙症狀的一部分。而且,以我的經驗來看,一些專業人士有點隨意地將“物質使用障礙”視為“成癮”,僅在診斷為“嚴重物質使用障礙”的情況下才如此,如11種DSM-5症狀中的六種或更多症狀所表明的那樣,這通常包括耐受性和戒斷。

為什麼這很重要?

我希望本文能澄清而不是進一步混淆“成癮”和“依賴”之間的區別,這不僅在非專業人士中,而且在醫療專業人士中也令人困惑。

即使是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感到困惑,其網站上的術語頁面證明了這一點,該頁面指出,對於“藥物成癮”,“首選術語是物質濫用障礙”。這是錯誤的。重申一下,DSM-5放棄了“物質依賴”和“物質濫用”的類別。

雖然對此的大部分困惑都可以追溯到DSM委員會,但我會告誡大家不要過分簡化地指責他人。這個主題本身就非常複雜,它處於不斷發展的醫療和文化環境之中。

與此同時,這兩個概念——成癮和依賴——之間的區別並非微不足道。醫療專業人員在道德上有義務做出正確的診斷,以便他們可以進行正確的治療。

Jonathan N. Stea, Ph.D., R. Psych, is a registered and practic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in Calgary, Alberta, Canada, an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Clinically, he specializes in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oncurrent addictiv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onathanstea.

More by Jonathan N. Ste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