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毀滅性的9.0級地震和隨後的15米高海嘯雙重打擊發生整整一個月後,日本官員已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事故重新劃分為最高級別。三個反應堆和至少兩個乏燃料池的部分熔燬,以及該地點的多次氫氣爆炸,現在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ES)上被評為7級——此前該級別僅用於切爾諾貝利的熔燬和爆炸事故。
根據該分級表,福島現在正式成為“重大事故”——大約比美國最嚴重的民用核事故:三里島的部分熔燬事故嚴重約100倍——構成“放射性物質的大量釋放,對健康和環境造成廣泛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能夠繼續存在。
級別升高並不意味著受損核電站發生了任何進一步的故障,儘管仍在努力冷卻核燃料並防止任何進一步的放射性物質洩漏。這僅僅意味著,自1957年民用原子能時代曙光以來,核電站發生的12起事故之一,比過去幾周任何人願意承認的都要嚴重得多。
日本首相菅直人4月12日在電視講話中表示:“目前,福島[電]站核反應堆的情況正在逐步穩定。輻射排放量正在下降。”
然而,已經變得清楚的是,在3月14日和3月15日氫氣爆炸發生後的幾個小時內,受損的核電站噴射出數萬太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一個貝克勒爾(Bq)是衡量物質放射性衰變的單位,等於每秒一次原子核衰變,因此太貝克勒爾是數萬億次這樣的衰變。
日本核安全委員會估計,三個受損反應堆已排放出1.7 x 10^17 Bq的碘-131和1.2 x 10^16 Bq的銫-137——儘管日本核能安全保安院(NISA)公佈了較低的銫估計值。放射性銫將在環境中持續數十年,如果被攝入,可能會導致癌症或其他健康影響。
放射性物質的累積釋放量現在至少達到180萬太貝克勒爾——足以達到INES分級表上的7級。這些釋放已在日本西北部地區造成放射性“熱點”,例如福島第一核電站西北30公里處的飯館村。
受損的核電站還向周圍海域傾倒了11,500公噸的受汙染水,並且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和東南方向的東京之間的沿海水域捕撈的魚類中檢測到高水平的放射性。
然而,切爾諾貝利比當前的事故嚴重得多,因為它實際上發生了燃燒,一場石墨火災,其煙霧將放射性物質擴散到反應堆周圍30公里範圍,並將其注入高層大氣,在那裡飄散至少500公里到達歐洲及更遠的地方。據估計,在仍然是世界上最嚴重的核事故中,總共洩漏了1400萬太貝克勒爾的放射性物質。
據NISA稱,這意味著大約切爾諾貝利火災釋放的放射性物質的10%已經從過熱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中噴出。
與此同時,這些反應堆——以及周圍的乏燃料池——繼續排放放射性物質,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超過切爾諾貝利,正如東京電力公司4月12日在新聞釋出會上承認的那樣。根據日本原子能產業論壇的資料,目前福島第一核電站三個受損反應堆中的核燃料棒仍然“部分或完全”裸露。
最終,福島將在另一方面類似於切爾諾貝利:最終的遏制很可能透過用混凝土掩埋並在周圍設定隔離區以防止人類訪問來實現。
圖片:3號反應堆於當地時間3月14日上午9:01爆炸。在這張上午9:04拍攝的照片中,受損的建築物升起濃煙。圖片來源:Digital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