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波爾多—在英格蘭薩默塞特郡的戈夫洞穴中,14,700年前的用餐時間並不適合膽小者。人類是選單上的菜餚,供同類食用。人類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研究人類化石記錄中同類相食的證據,但要確定它是否發生以及人們為何互相殘食已被證明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一項新的分析為發生在該地點的人體剝皮以及其動機提供了新的見解,並暗示同類相食在史前時期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為普遍。
對人類化石同類相食的研究傳統上側重於石器工具造成的骨骼損傷跡象——從骨頭上切下肌肉的切割痕跡和從骨骼內部提取營養豐富的骨髓的敲擊痕跡——以便區分人類活動與大型貓科動物和其他食肉動物的活動。然而,弄清楚人們是為了儀式原因還是為了食物而剝去人體骨骼上的肉是很棘手的。為此,科學家們最近開始尋找骨骼上人類牙齒痕跡的跡象,這毫無疑問地表明瞭意圖。研究人員使用西班牙塔拉戈納加泰羅尼亞人類古生態學和社會進化研究所的帕爾米拉·薩拉迪埃及其同事開發的標準,用於識別骨骼上的人類牙齒痕跡,重新檢查了來自戈夫洞穴的人類遺骸。結果令人震驚。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埋藏學家西爾維婭·M·貝洛於9月22日在波爾多舉行的歐洲人類進化研究協會年會上展示了該團隊的發現。
貝洛報告說,來自洞穴的人骨代表至少四個人,包括一名三歲左右的兒童,除了石器工具造成的廣泛切割痕跡外,還顯示出大量人類啃咬的證據。事實上,頸部以下的大部分骨骼都帶有明顯的牙齒痕跡。食人者似乎用石刀將主要的肌肉剔成了魚片,然後咀嚼掉剩餘的肉塊。即使是腳趾骨和肋骨的末端也被啃咬,也許是為了吸出其中少量的骨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有趣的是,與顱後骨骼相反,顱骨沒有顯示出牙齒痕跡。然而,它們被徹底剝皮。似乎用石器工具細緻地移除了每一塊軟組織——包括眼睛、耳朵、臉頰、嘴唇和舌頭。然而,食人者小心地儲存了顱骨穹窿,將其與面部分離,並塑造邊緣,從而產生了貝洛及其同事之前認為的飲用杯和碗,這在民族誌記錄中是眾所周知的。
總而言之,來自戈夫洞穴的證據向貝洛表明,那裡的同類相食既實用又具儀式性。她解釋說,為了生存而進行的同類相食——想想唐納黨——似乎不太可能,因為該地點包含大量動物遺骸,表明人們並沒有捱餓。此外,貝洛說,如果他們是出於純粹的絕望而吃掉同類,他們可能不會如此小心地取出大腦,而是會直接砸碎頭骨以獲取內部的脂肪器官。相反,她認為,處理人體是一種傳統——戈夫洞穴的人們為了營養而吃掉同類的人體,而不是讓美味的肉白白浪費掉,然後製作顱骨杯用於儀式。事實上,貝洛懷疑,考慮到實際的好處,同類相食在過去相對普遍。
在貝洛的演講之後的問答環節中,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古人類學家讓·雅克·胡布林詢問,將顱骨杯的製作視為一種儀式性而非實用性的努力的證據是什麼。貝洛回應說,其中包括歷史記載表明,製作顱骨杯的澳大利亞土著居民每天都使用這些容器,但確切知道每個杯子來自誰。她還向這位記者評論說,兒童的顱骨不會成為一個好的飲用容器,因為它的骨縫尚未完全融合,但它的處理方式與成人顱骨完全相同——這再次表明顱骨杯具有儀式意義。在回答觀眾關於兒童是否可能參與了人類盛宴的問題時,貝洛說,兒童的牙齒痕跡無法與成人的牙齒痕跡區分開來,因為只有牙齒的尖端會留下痕跡。
貝洛還觀察到,既然研究人員有了識別人類牙齒痕跡的方法,他們可能會在我們的祖先的化石記錄中發現更多同類相食的證據。科學家們現在可以重新檢查那些同類相食證據模稜兩可的地點,並檢查骨骼上是否有人類咬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