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除非石油價格在12月31日神奇地飆升至每桶52,831美元,《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約翰·蒂爾尼和經濟學家朱利安·L·西蒙的遺孀麗塔·西蒙,將收到2005年下的5,000美元賭注。正如蒂爾尼在他上週二那篇有趣的專欄文章中描述的那樣,他與經濟學家馬修·R·西蒙斯打賭,2010年原油平均價格不會超過每桶200美元。正如蒂爾尼所說,到目前為止,2010年的平均價格略低於80美元,按2005年的美元計算約為71美元。
蒂爾尼並非在欺負小孩子。西蒙斯今年8月去世,享年67歲,曾擔任外交關係委員會的成員,領導一家專門從事能源行業的投資銀行,並撰寫了《沙漠中的黃昏:即將到來的沙特石油衝擊與世界經濟》。
西蒙斯依賴於“石油峰值”論點,該論點認為全球石油產量正在下降。蒂爾尼突發奇想,公開與西蒙斯打賭,這是為了向他的朋友朱利安·西蒙致敬,後者曾在類似的賭局中戰勝了保羅·埃利希,後者是一位生態學家,幾十年前預測,由於人口過剩,會發生馬爾薩斯式饑荒。西蒙和埃利希就五種金屬的商品價格打賭,而西蒙是一位樂觀主義者,贏得了埃利希悲觀的、價格上漲的預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傳播。
蒂爾尼基本上將這些賭局呈現為歡樂合唱團對抗哥特人。他寫道:“作為富饒主義者(相信能源和其他資源總是充足的樂觀主義者)的領導者,朱利安認為打賭是闡明他的觀點的最佳方式。他發現,樂觀主義並不能成為封面故事和頭版頭條。”
首先,讓我來談談這種觀察的媒體方面。西蒙指的是(憤世嫉俗的)格言:“好訊息不是新聞,壞訊息才是大新聞。” 讓我們面對現實:如果頭條新聞是“一切都很好”和“今天什麼都沒發生”,你不會花1美元買一份報紙。我們希望自己的生活按一般可預測的路線前進,我們會轉向各種媒體來源,瞭解可能改變我們日常生活的事件。
但先拋開新聞報道的這種實際(且唯利是圖)的原因,想象一下一篇富饒主義者的頭條新聞,比如“油井噴湧,可預見的未來石油充足”。我們應該從這些資訊中得出什麼結論?我們應該像1999年那樣開派對嗎?當時汽油價格是每加侖1.14美元?除非新聞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否則富饒主義者的感覺良好的情緒可能會加劇自滿和惰性:一切都很好,繼續你的生活。
並非記者偏愛壞訊息——我們偏愛令人驚訝的訊息。如果現狀是長期短缺和高價格,那麼令人高興的、西蒙式的報道對於編輯來說也會同樣有效。
現在讓我來談談富饒主義者立場的實際內容,至少從還原論的角度來看。(我將忽略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危害,這幾乎使富饒主義者的立場變得無關緊要——如果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變暖並要求我們開發清潔能源,那麼剩下多少石油都無關緊要。)
在石油峰值辯論中,富饒主義者引用了不斷改進的技術,這些技術將更經濟地開採化石燃料。將發現新的礦藏;新的方法將從現有儲量中提取更多;新的方法將出現,以負擔得起的方式處理不太優質的原油,例如加拿大的焦油砂。
但是,我們能把這種樂觀情緒發揮到什麼程度呢?我們都相信技術會變得更好,這是基於過去的經驗。但是,這種信念是否能證明影響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生活的政策決定是合理的呢?如果當今世界的生活就像化石燃料充足且負擔得起一樣,我們還會費心節約能源或投資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嗎?如果我們選擇了派對路線,而我們對技術的堅定信念最終被證明是錯誤的,那又會怎麼樣呢?我們會不會耗盡我們的供應並將自己陷入能源困境?我們已經達到石油峰值的可能性可能很低,但是如果我們不關注這種風險,後果將是巨大的。
蒂爾尼總結道:“朱利安·西蒙的建議仍然和以往一樣好。你總是可以透過末日預測製造新聞,但你通常可以透過押注它們來賺錢。” 也許是這樣,但是如果你想制定明智的、長期的政策,那麼你最好介於兩者之間,在那裡你可以對沖你的賭注。
圖片來源:iStockphoto/Henrik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