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關於日益嚴重的 COVID-19 疫情,不斷湧現的大量資訊給記者和他們採訪的科學家在研究報道時帶來了挑戰。好的報道和科學必須區分資訊的合法來源與無休止的謠言、半真半假的資訊、出於經濟動機推銷的假藥療法以及出於政治動機的宣傳。
在追蹤疫情的同時,我們意識到,即使對於精力最充沛、積極性最高的科學家和記者來說,鑑於來自傳統來源(公共衛生當局、期刊)和新來源(預印本、部落格)的大量可用資訊,保持這種警惕也是多麼困難。
為了幫助這項工作,我們認為報道應區分至少三個級別的資訊:(A)我們知道是真實的;(B)我們認為是真的——基於事實的評估,但也取決於推論、推斷或對事實的受過教育的解釋,這些事實反映了個人對最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的看法;以及(C)意見和猜測。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A類包括事實,例如,感染是由一種 β 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該病毒的初始病毒基因組序列非常相似;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頻繁發生——以及各地報告的病例數等等。包括同行評議的科學研究和公共衛生機構的報告在內的多項證據都支援這些是事實。
B類是我們想了解的大部分關於疫情的資訊,但由於在任何地方都沒有關於真實病例數的系統資料,因此我們不知道這些資訊:中國以外的社群傳播程度——或者有多少病例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傳播;感染中輕度、無症狀或亞臨床感染的真實比例;以及症狀前期病例的傳播程度。
在這些主題上,專家可以根據他們對其他傳染病的理解給出意見;推斷現有資料的後果(例如,他們可以從差異中推斷出未報告的從感染地區旅行量相似的國家輸入的病例);或者可能從他們聽說過並信任但尚未公開發布的資訊中獲得見解。此類包括對疫情可能長期軌跡的預測。這些觀點得益於持有這些觀點的科學家的專家判斷,值得報道,但應將其與硬性事實區分開來。
C類包含許多其他問題,這些問題目前的證據非常有限,例如極端的社會疏離對減緩疫情的影響。還有一些問題永遠無法透過資料真正解決,例如關於政府和衛生當局的動機的問題。這並不是說這些主題不重要。只是它們目前無法被科學訪問,並且可能永遠無法被訪問。
在最好的情況下,科學家和記者試圖做很多相同的事情——提供準確的資訊並對其進行解釋——但面對不同的受眾和時間尺度。除了記住科學家可以提供的三種不同型別的資訊之外,他們還能如何確保自己能勝任這項工作?我們認為有幾個原則可以幫助我們。
1. 尋求不同的資訊來源。 由於沒有人完全消化了關於疫情狀況的所有資訊,不同的專家會知道不同的事情,並看到我們推理中的不同漏洞。此建議適用於科學家和記者:優秀的科學家——會在更廣泛地分享他們的工作之前諮詢他們的同事,並要求他們找出科學家工作中的弱點——尤其是在像現在這種情況,資料的代表性和準確性必然是不確定的。
2. 稍微放慢速度。 我們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最後期限的限制,以避免被搶先。最近有人在推特上指出,關於這次疫情的持續了幾天的資訊比剛剛釋出的最新“事實”要可靠得多,後者可能是錯誤的或不具有代表性的,因此具有誤導性。我們必須將這種謹慎與及時分享我們工作的需要相平衡。事實上,上述事實、知情信念和猜測的類別是流動的,並且鑑於有關疫情資訊的快速變化,今天只能以知情信念回答的問題可能明天可以透過事實來回答。*
3. 區分某件事是否曾經發生和它是否以重要的頻率發生。一個很好的例子是症狀前傳播的問題。如果它頻繁發生,那麼針對病人的控制措施(隔離、治療和接觸者追蹤)的效果就會降低。症狀前傳播很可能以某種頻率發生,但目前的證據非常有限。知道它有時會發生沒什麼用;我們迫切需要關於它發生頻率的證據。對於逃避檢測的感染旅行者也是如此。當然,這種情況會因多種原因而發生。同樣,問題是它發生的頻率——以及它是否會導致本地傳播的建立。
像這樣的緊急情況給科學家和記者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要求他們成為第一個釋出新聞的人。而且,我們現在所處的注意力經濟,加上社交媒體的推動,會產生一些反常的激勵措施,這些措施可能會為那些願意接受較低標準的人提供短期回報。準確的報道應意識到這種風險,努力避免助長這種風險,並在謬誤變得明顯時迅速糾正。我們有共同的責任來保護公眾健康。病毒不會閱讀新聞文章,也不關心推特。
*編者注:本段的最後一句話是在釋出後新增的,以使其更加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