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千禧一代是美國最大的在世世代,對經濟具有指導性影響。 幸運的是,儘管受到一些批評者的文化質疑,但許多金融專家讚揚這一代人在個人理財方面的良好習慣。 他們指出,千禧一代比前幾代人更傾向於儲蓄,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並且在體驗上的花費多於物品——所有這些都是在平衡鉅額學生債務和歷史性低工資的同時實現的。
那麼,我們可以從這些財務優先事項中學到什麼呢? 為了理解是什麼讓千禧一代在財務上如此活躍,我們著手衡量他們對購買的滿意度。 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為了瞭解他們最後悔哪些支出。
作為行為經濟學家,我們知道後悔是一種負面強化,它促使人們自我糾正。 汽車被拖走令人惱火,對吧? 但這也意味著你將來會更加警惕地閱讀停車標誌。 同樣,後悔購買通常是避免再次進行同型別購買的最直接方式。 就像膠片底片一樣,通過了解千禧一代後悔在哪方面花錢,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認為什麼是良好的財務行為。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與個人理財應用程式 Qapital 合作構建了一個工具,用於衡量人們的消費後悔程度。 使用該工具,我們詢問了 20-36 歲且已自願將其銀行賬戶連結到 Qapital 的人,以評估他們的支出。
那麼我們發現了什麼? 以下是千禧一代實踐的個人理財四大黃金法則。
消費在充實自我和他人方面
在該研究中,我們衡量了哪些型別的購買最令人滿意,以及人們在何時購買最滿意。 對於前者,五種不同型別的購買產生了 75% 或以上的滿意度(按順序排列):社群、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包括租金)、藝術和娛樂以及教育。 總體而言,這些都與自我保護或充實自我有關。
與此同時,千禧一代對週中和 12 月初的購買更加滿意。 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為他人(節日季)進行的購買帶來更多快樂,並且人們傾向於更喜歡在週中(星期三的滿意度最高)而不是週末進行的購買,因為在週末我們可能會更衝動地購買東西(這在下面有更充分的解釋)。
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在 12 月初的每個星期三購買所有東西,但這確實表明,當為他人購買、充實自我或做出深思熟慮的購買決定時,我們可以獲得最大的滿足感。
將必需品設定為自動付款
在我們調查中,千禧一代對經常性交易的滿意度普遍比非經常性交易高出約 10%。 對於便利性、債務償還和醫療保健等購買,這一點尤其突出。
其中一個原因是人類是偉大的適應者。 我們對某事物的第一次體驗是新穎有趣的,但在幾次類似的體驗之後,新鮮感和我們的注意力就會減弱,直到我們不再有相同的反應。 同樣,更明顯的交易更容易讓人後悔。
透過為租金、保險和汽車付款等經常性和相對穩定的交易設定自動付款,我們可以降低這些付款帶來的財務痛苦,並對它們作為常規事件更加滿意。 另一方面,讓你可能後悔的付款——在酒吧再來一輪飲料或在快餐店停留——透過支付現金使其更明顯和新穎。
限制衝動購買
正如生活必需品——租金、醫療保健、雜貨——的支出在滿意度結果中名列前茅一樣,那些更可選的購買則排在最末。 千禧一代認為酒吧購買、數字訂閱、便利店購買、咖啡店支出、餐廳消費和快餐購買是他們最不滿意的支出。 只有銀行費用更低。
這些型別的東西通常可能是在週末購買的,而且此類購買也表現出高度的後悔。 我們可以開始推斷,千禧一代對負責任、深思熟慮和必要的購買比對自發、輕浮的購買更感興趣。
我們如何避免成為那些一時衝動的購買的受害者? 做出脫離當下熱度的“冷狀態”決策。 在星期三或星期四確定你想在週末花多少錢,然後手頭有現金來支付。 這可以限制你的反應性支出,並確保更高水平的滿意度。
質疑小額支出,不要為大額購買辯解
在所有型別的購買中,千禧一代對小額購買的滿意度低於大額購買。 我們發現,平均而言,人們對佔月收入比例較大的購買的滿意度更高。
為什麼我們更後悔小額購買? 人們常常向後看以證明他們的決定是正確的,而不是基於合理的推理和證據做出決定。 如果我們在某件我們不喜歡的東西上花了很多錢,我們會為自己辯解,認為我們一定做了一筆好買賣,因為它是一筆昂貴的購買。
因此,教訓是雙重的:1. 質疑小額購買。 不要因為一杯拿鐵只花費 4 美元就認為它無關緊要或以後不會讓你煩惱。 2. 研究大額購買。 不要事後為它們辯解以證明支出的合理性,而要做你的研究並做出明智的決定。 你的幸福會感謝你在這兩個方面所做的努力。
特別感謝 MetLife 基金會為這項研究提供資金。 該基金會渴望透過提供正確的金融工具和服務來幫助人們建設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