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宣誓作證說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撒謊,而後者承諾宣誓作證說科米撒謊,這一景象突顯了我們在美國政治中正處於真相的低谷。在2016年英國和美國大選中,撒謊被證明對政治事業和個別候選人來說是一種非常成功的策略,這導致牛津詞典選擇“後真相”作為其2016年度詞彙。因此,對許多人來說,我們能夠解決政治謊言的問題似乎是荒謬的。然而,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有效的策略來解決政治欺騙問題,這些策略都彙集在“真相承諾”專案中。
但首先,我們需要找出為什麼當前防止政治欺騙的機制效果不佳。識別政治真相的傳統機制來自主流媒體及其事實核查。民意調查顯示,然而,從2000年到2016年,公眾對主流媒體的信任度從大約50%下降到32%,只有29%的人信任事實核查。難怪越來越少的美國人從主流媒體獲取新聞並與事實核查員互動。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根據研究,有62%的人使用社交媒體。不幸的是,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社交媒體新聞消費者無法區分真實新聞和假新聞。情況非常糟糕,以至於根據研究,在總統大選前的三個月裡,前20個虛假新聞故事在Facebook上的分享、反應和評論次數超過了前20個真實新聞文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鑑於傳統媒體的信任度正在崩潰以及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容易受到謊言的影響,我們不應感到驚訝,雙方的政客都試圖操縱選民相信謊言。畢竟,政客的動機是當選,而不是說真話。為了當選,政客需要傳達可信賴的外表——脫口秀主持人斯蒂芬·科爾伯特臭名昭著地稱之為“真實感”——而不是真正值得信賴。如果政客可以安全地忽略傳統新聞媒體的事實核查,而是利用社交媒體讓他們的追隨者相信他們的說法,那麼天平就會傾向於後真相政治。
從長遠來看,這種趨勢會導致高度的政治兩極分化和政治系統中信任度的惡化。在現代史上,在俄羅斯、西班牙、葡萄牙、德國、土耳其和義大利等國家,後真相政治導致了專制和腐敗政權的興起。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防止這種情況在美國發生。
要使天平傾向於真相,需要採取雙管齊下的方法,一個針對普通公民,另一個針對公眾人物。研究表明,如果沒有干預,人們往往會忽略與其信仰相悖的資訊,並且當他們看到別人這樣做時,以及當更有可能欺騙他人時,以及當這有利於他們的群體時。然而,遭受負面後果的風險增加、被提醒注意倫理、公開宣傳以及提前承諾誠實都減少了普通公民撒謊的動機。對於公眾人物來說,研究表明,關於誰是誠實的透明、清晰的資訊,以及對誠實等對社會有益的行為給予聲譽獎勵,並對不誠實行為處以懲罰是最重要的干預措施。
為了解決系統性撒謊的問題,一群行為科學家和許多關心此事的公民發起了“真相承諾”。這要求所有簽署人承諾遵守一套以真相為導向的行為。每當他們分享一篇新聞文章時,都鼓勵簽署人新增一句話,宣告他們已簽署“承諾”並驗證了該文章的事實,這可以提醒人們他們的道德承諾。
鼓勵承諾簽署者向他們的網路公開分享他們簽署承諾的情況,要求其他人追究他們的責任——從而故意增加分享假新聞的負面後果的風險。同樣,“承諾”要求籤署人追究其他人的責任,要求那些分享假新聞的人撤回。為了進一步加強上述所有內容,承諾簽署人可以收到每月新聞通訊,關注“承諾”的Twitter和Facebook賬戶,線上或親自加入承諾簽署人的社群,獲得以真相為導向的資源,並自願幫助“承諾”。
公眾人物——政治家、記者、媒體人物、執行長、學者、部長、演講者和其他人——根據研究獲得額外的好處。他們有機會分享一段關於他們為什麼簽署“承諾”的段落,並提供指向他們線上存在的連結。然後,該段落會在“承諾”新聞通訊中傳送並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以此作為對承諾遵守以真相為導向的行為的聲譽獎勵。公眾人物還可以將他們的公開資訊列在“真相承諾”的資料庫中,並且可以在他們自己的網站上釋出徽章,表明他們對“承諾”的承諾,向所有人明確哪些公眾人物致力於誠實的行為。
隨著“承諾”越來越受歡迎和廣為人知,對公眾人物的這些獎勵將會變得更加重要,從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簽署“承諾”的普通公民和公眾人物越多,“承諾”獲得的信譽越高,其他公眾人物就越有動力簽署它。儘管這些早期採用者將最致力於誠實,行為科學表明,後來的採用者更有可能出於獲得誠實聲譽的願望而這樣做,因此更有可能作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承諾”透過眾包來對抗謊言。“承諾”的志願者角色之一是監督公眾人物簽署者。如果志願者懷疑公眾人物發表了虛假宣告,志願者將私下與該人聯絡並要求澄清。可以透過公眾人物撤回宣告來解決此事——每個人都會犯錯——或者志願者意識到公眾人物的宣告並非虛假。如果問題沒有解決,志願者會將案件提交給由經過審查和培訓的“真相承諾”志願者組成的調解委員會。他們將調查此事,並給公眾人物一個機會撤回宣告或解釋為什麼該宣告是真實的。
如果公眾人物拒絕這樣做,調解委員會則會認為該公眾人物撒了謊——意味著故意發表了虛假宣告,並裁定該人違反了“承諾”。該裁決會引發巨大的聲譽懲罰。調解委員會會向所有相關的媒體場所釋出媒體諮詢,告知該公眾人物違反了“承諾”,並將該資訊釋出在“承諾”網站上。委員會還會向所有作為該公眾人物選民的承諾簽署人傳送行動警報,要求他們在推特、帖子、簡訊、電話、信件中、會議中以及其他方面遊說該公眾人物撤回他們的宣告。一個打算撒謊的公眾人物最好根本不要簽署“承諾”。
“承諾”能否奏效,使天平傾向於真相?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需要評估人們是否以及為什麼簽署“承諾”,以及“承諾”是否會改變他們的行為。
“承諾”於3月下旬推出,到目前為止已有1000多名簽署人,並且已經獲得了一些積極的主流媒體報道。“承諾”的簽署人包括許多政治家、脫口秀主持人、學者和公眾評論員,他們對該專案表示了極大的熱情。
行為改變怎麼樣?一位退休的美國情報官員描述了他是如何看到一篇文章“完全符合[他]特定的政治偏見”的,他“第一個念頭是儘快並儘可能廣泛地分享它。但隨後[他]想起了[他]簽署的“承諾”,並踩了剎車。” 事實證明這個故事是假的,“那次經歷使[他]在評估和分享符合[他]政治觀點的故事時更加警惕。”
愛達荷州的國會候選人邁克爾·史密斯簽署了“承諾”,並且後來在他的Facebook牆上釋出了一張唐納德·特朗普批評少數族裔和殘疾兒童的推文的截圖。在被人指出後,他去搜索了特朗普的推文。他找不到原始推文,儘管特朗普可能已經刪除了它,但這位候選人編輯了自己的Facebook帖子說:“由於我簽署了“真相承諾”,我不得不說我無法驗證此帖子。” 他表示,他將來會更加小心地釋出帖子。
到目前為止的證據表明,“真相承諾”有潛力保護我們的民主免受謊言浪潮的侵襲。它是否會成功取決於有多少人訪問網站簽署“承諾”,傳播這個詞,遊說公眾人物簽署它,並監督那些這樣做的人。早期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