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柏林——1918年11月9日,一位德國政治家宣佈建立新的民主德國。二十年後,1938年11月9日,納粹摧毀了猶太教堂,殺害了數十至數百名猶太人,開始了將數千人送往集中營的猶太人大屠殺。然後,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象徵性地結束了冷戰。難怪德國人在這座城市各地舉行免費音樂會、藝術展覽和焰火表演等活動來紀念這一天。德國人將永遠記住11月9日是發生巨大變革的一天。
因此,柏林新成立的愛因斯坦基金會選擇這個歷史性的日子,組織了一批精選的學者,在恰如其分地稱為“推倒圍牆”的會議上,討論已經倒塌的知識和文化圍牆以及即將崩潰的下一道圍牆。討論的問題包括:理解人類進化過程的障礙;我們生活周圍的障礙;我們宇宙周圍的障礙;以及我們思想周圍的障礙。
對於《大眾科學》的讀者來說,許多“倒塌的圍牆”正是他們多年來閱讀過的科學突破:非洲的近期人類化石的發現正在幫助拼湊人類起源;大腦植入物將有一天幫助癱瘓患者僅僅透過思考來移動假肢;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完成將幫助我們理解隱藏的宇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可能不熟悉的是,科學的進步和缺乏科學進步如何促成了柏林牆倒塌這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至少根據一位非執業但非常重要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說法是這樣的。儘管日程排得滿滿的,默克爾還是想在會議上發言,因為“這裡的人們與我人生的改變息息相關,”她說。
1989年11月9日,當時是一名科學家的年輕默克爾穿過街道,走進了西柏林。這一舉動“改變了她的人生”,但這並沒有減弱她對科學的熱愛,她告訴與會者。
事實上,她表示,當時兩極分化的治理體系的崩潰可能與科學的聯絡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緊密。正是科學創新帶來了電子通訊,沒有電子通訊,人們就無法瞭解西方世界並爭取變革。科學創新還需要大量的自由思想者;這些人經常逃離東德或被政權噤聲,這對政權自身造成了損害。“在那些新思想由創新思維產生的領域,東歐集團國家很難跟上,”她說。換句話說,他們垮臺是因為他們沒有進步。
事實上,進步是本次會議最重要的主題。 ITER組織的首席副主任諾伯特·霍爾特坎普談到了聚變研究託卡馬克裝置的進展;合作伙伴已經開始建造部件。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教授馬丁·施瓦布談到了幫助截癱患者再次行走的潛力;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為新受傷的患者輸注一種抗體,該抗體旨在阻止一種阻止神經再生的蛋白質。麻省理工學院環境工程教授弗朗茨-約瑟夫·烏爾姆談到了開發僅排放傳統混凝土一半二氧化碳的混凝土的進展。
儘管許多圍牆已經倒塌,但也談到了仍然存在的圍牆。創新科學的一個障礙是各國不願意在合作意味著失去主權時進行合作。默克爾舉例說,各國無法就阻止氣候變化的全球計劃達成一致,以及強烈的民族主義如何幹擾建立一個真正統一的歐洲。“如果我們不接受全球合作,這就不會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圍牆可以被推倒。我們應該利用全球化來談論世界上的圍牆,並思考如何推倒它們,”她說。
默克爾對本次會議主題的強烈認同並不令人意外。她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長大,但成功贏得了西德人民的喜愛,並最近當選連任。她在曾經以男性為主的政府中崛起,成為德國第一位女總理。當然,她對打破圍牆並不陌生。
1989年11月9日,人們站在勃蘭登堡門附近的柏林牆上;Sue Ream/Creative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