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2019年5月1日,明仁天皇從日本的菊花王朝退位,這是200年來日本的首次退位,德仁正式成為新天皇,開啟了名為“令和”(令和;“和諧”)的新時代。日本以年號命名的傳統反映了古代對語言神力的信仰。言靈(言霊;“詞語的精神”)是指詞語具有幾乎神奇的力量來改變物理現實的觀念。言靈透過其對社會的普遍影響,包括對迷信和社會禮儀、傳統詩歌和現代流行歌曲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其自身概念的正確性。
幾個世紀以來,許多文化都相信語言的精神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觀念從魔法和神話領域擴充套件到科學研究的課題,最終導致人們發現語言確實可以影響物理世界,例如,透過改變我們的生理機能。
我們的身體會進化以適應我們的環境,不僅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而且在個人生命的每一天和每一年裡也是如此。例如,在泰國海岸附近,有些孩子可以“像海豚一樣看”。文化和環境因素塑造了莫肯部落的這些海上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方式,使他們能夠在水下調整瞳孔,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做到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正如廣泛的潛水可以改變我們的瞳孔,運動可以改變我們的身體一樣,心理活動,例如學習和使用語言,也可以塑造我們大腦的物理結構。當兩個神經元對刺激(例如一個詞)做出反應時,它們開始彼此形成化學和物理通路,這些通路會根據它們共同啟用的頻率而加強或減弱。“一起發射的神經元,相互連線”的這個過程是所有學習的基礎,並反映在灰質(神經元彼此交流的地方)和白質(連線灰質區域的脂肪束)的形成中。
大腦適應環境的能力解釋了我們如何變得專門適應我們母語的聲音。所有嬰兒天生就具有區分不同語言的語音的能力,但最終會變得適應他們聽到的最多的輸入;與母語音素相對應的神經通路得到加強,而與外語聲音相對應的神經通路則被修剪掉。對於雙語者來說,由於他們接觸到更豐富的語言環境,這種“普遍”聲音處理的視窗保持開放的時間更長。換句話說,我們大腦接收到的輸入塑造了我們體驗周圍世界的方式。
儘管多語言是常態而非例外,但單語模型仍然是研究神經認知的標準。最近發表在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s雜誌上的一篇對180多項研究的綜述討論了與駕馭多種語言相關的挑戰如何影響我們感知和回應周圍環境的方式,以及大腦的物理結構。
例如,神經影像學表明,雙語能力可以增強注意力和對聲音的敏感性,即使在嬰兒期之後,即使您在以後的生活中開始學習另一種語言也是如此。雙語能力還可以使您的大腦更有效地管理每秒湧入的大量資訊,幫助您專注於重要的事情並忽略分散注意力的輸入。
這兩種技能對於學習新語言都至關重要,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學習第二語言可以使您更容易學習第三或第四種語言。這與過去已被駁斥的觀點形成鮮明對比,即大腦只能容納一種語言(就好像大腦在語言之間劃分了固定的空間量,而不是作為一個活躍的生命器官,具有密集且相互作用的連線)。學習一門新語言會改變,甚至最佳化您使用已有知識的方式。
為了說明這一點,廣泛接觸多語言語音會導致在進化上古老的大腦幹中更強大的聲音編碼,以及主要聽覺皮層中灰質和白質的增加。因此,經過訓練後,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發現更容易感知外語語音,以及模仿外語口音,與單語者相比。
解碼複雜的語音訊號只是雙語大腦遇到的一個挑戰。當一個口語詞展開時(例如,“l-a-p-i-s”),單語者和雙語者都需要抑制來自想到的類似詞語的干擾(例如,“la”,“pi”,“si”)。然而,除了來自同一種語言的類似詞語外,多語言者還會考慮來自他們所知的其他語言的詞語。
事實上,雙語大腦總是準備好處理來自所有已知語言的詞語——使所謂的“語言競爭者”的數量成倍增加。隨著時間的推移,雙語者可以成為控制這些競爭者的專家,以至於單語者賴以解決語言內競爭(例如,前扣帶皮層)的大腦區域,對於雙語者來說,除非他們需要管理跨語言的競爭,否則其啟用程度較低。
正如擁有更強壯的肌肉可以讓您更輕鬆地舉起重物一樣,經典執行控制區域中灰質的增加可能使雙語者更容易管理不相關的資訊。雙語者還在連線額葉控制區域與後部和皮質下感覺和運動區域的束中增加了白質,這可能使他們能夠將部分工作解除安裝到處理更多程式性活動的區域。由於相同的神經機制可以用於語言和非語言任務,因此多語言經驗甚至可以影響根本不涉及語言的任務中的表現。
灰質和白質的增加,以及靈活呼叫不同大腦區域的能力,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雙語能力可以延緩痴呆症狀的發作四到六年。幸運的是,強化您的大腦似乎沒有截止日期,因為學習外語仍然可以在成年後以及相對短暫的訓練後產生影響。此外,對一個區域或功能的改變可能會產生連鎖反應;更好的認知控制可以增強聽覺處理,這可能會促進進一步的語言學習和持續的神經重塑。
人類的語言能力在文明的發展、知識的傳播以及我們集體塑造環境的能力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拋開神話和魔法不談,用“令和”這個詞來賦予日本新時代以意義,可能會透過影響人們的思想和選擇而產生切實的成果。
雖然這種外部語言的後果在歷史上是可以觀察到的,但我們直到最近才獲得諸如fMRI、EEG、PET、MEG、NIRS、CT和眼動追蹤等工具,使我們能夠看到語言如何反過來塑造大腦本身。我們現在知道,接觸多種語言可以對我們的神經結構產生廣泛的改變,這些改變在整個生命週期和各個領域都是可以觀察到的:從嬰兒期到老年,從感覺知覺到更高的認知處理。使用和學習語言可以改變我們自身的生物學,從而證實了古老的直覺,即詞語實際上可以改變物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