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如何操控我們的親友

一項簡單的實驗揭示了社交媒體如何編碼一系列社會行為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三年前,一位法學教授在他生日那天,看到他的電子郵件收件箱裡充滿了臉書通知,表明朋友們在他的牆上釋出了訊息。這些訊息讓他感到悲傷。擁堵的收件箱很煩人,但真正讓他沮喪的是,他首先向臉書透露了自己的生日。這對於社交網路或遵守隱私法都不是必要的,正如一些人錯誤地認為的那樣。他註冊時沒有太注意——就像大多數電子合同一樣,對於條款沒有談判或考慮的餘地。他按照臉書的指示,輸入資料並點選了一個按鈕。

幾天後,這位法學教授決定更改他在臉書個人資料上的生日,以避免明年出現同樣的情況。但是,當這個假生日到來時,他的收件箱再次充滿了臉書通知。其中兩條訊息來自近親,其中一位在他實際生日那天還和他透過電話!

她怎麼會沒有意識到這個日期是假的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的假設:她被程式設計了!

那位法學教授是我們中的一員(佈雷特·弗裡施曼),這證實了他懷疑大多數人都會自動響應臉書的提示,提供資訊或聯絡朋友,而沒有真正過多思考。這是因為數字網路技術正在改造人類,使其表現得像簡單的刺激-反應機器。這是弗裡施曼與埃文·塞林格在《重新設計人類》中探討的核心論點之一,這是一本新書,探討了各種不同的人機介面,包括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臉書、領英和推特已成為與朋友、家人、同學和同事保持聯絡的主要方式。然而,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尚未充分探索這些平臺實際上程式設計人類反應的程度。社交媒體平臺編碼了一系列社會行為:當應該祝朋友生日快樂時,臉書會通知我們;領英會提示我們祝賀聯絡人的工作週年紀念日;推特會打破自己的時間順序,向我們展示我們很多朋友喜歡的推文。因此,社互動動通常簡化為點選一個按鈕。

所以我們決定進行測試。在2017年夏天,在獲得機構審查委員會的批准後,我們進行了一項實地實驗,以演示臉書如何重新設計“祝人生日快樂”的做法。我們招募了11人將他們在臉書上的生日更改為隨機分配的一天,然後等待看看是否有人注意到。總的來說,他們總共10,042個朋友中有10.7%的人在他們的假生日那天祝他們生日快樂。

另一組人傳送簡訊和直接訊息或打電話祝他們一切順利。極少數人意識到生日是假的。當我們比較2016年和2015年收到的假生日祝福的比例時,結果在統計上沒有區別。基本上,人們在真實的生日收到的祝福數量與我們分配的假生日收到的數量相同。這些初步結果表明,臉書已經程式設計了人類,讓他們自動祝他們的聯絡人一切順利,而不管日期是否真實。

除了響應通知刺激的最初決定外,人們在撰寫訊息時可能會停下來思考說什麼。然而,即便如此,臉書似乎也可能在設計習慣性反應。我們觀察到語義內容非常一致,彷彿人們遵循了標準化指令碼。令人驚訝的是,27%的訊息僅僅是“HBD”或“生日快樂”,甚至沒有提到對方的名字!

臉書可能會透過點選幾個按鈕來增加我們祝生日快樂的人數;我們不記得那位高中同學或遠房表親的生日了。但是,如果它成為一種程式化的行為,它還有意義嗎?至於那些不在臉書上或不公開發布生日的人,他們對其資料的控制是以犧牲為代價的:他們不會收到來自遙遠聯絡人的大量祝福。畢竟,即使一年一次,被人想起也是很美好的。

我們的故事以一個悲傷的尾聲結束:我們提交了一份撥款申請以支援未來的研究,但在初步批准後,我們被告知資助方決定退出。一位官員解釋說,在最近的劍橋分析醜聞之後,資助社交媒體實驗風險太大。即使我們提醒他,我們進行了由大學機構審查委員會批准的研究,也無濟於事。這令人擔憂的原因遠遠超出了我們自己的研究。

現在,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技術與人性的交叉領域的道德社會科學。數字平臺正在塑造成為人的意義,我們不能依賴這些平臺來自我監管或研究。與此同時,當你的生日到來時,享受朋友們送來祝福的溫暖感覺——但請記住,他們不知道你真正的生日,就像你不知道他們的生日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