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觸控藝術

大多數作品的創作都假設人們會看到它——但這些作品的設計是為了用手來感知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作為視覺生物,我們甚至不假思索地就感知了顏色和光線,並從中獲得了大量資訊。試著說服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相信他們看到的頭頂上的小飛機實際上比房子還大,你就可以窺見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利用我們對世界的瞭解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的。但是,據估計,有2.85億視力障礙人士並沒有使用相同的資訊來感知他們周圍的世界,而對於那些從未有過視力的人來說,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發展得截然不同。

安·坎寧安的作品《稻草船》,2016年;24英寸 x 30英寸 x 3/4英寸;石板。圖片來源:安·坎寧安

7月,雕塑家安·坎寧安在全國盲人聯合會(NFB)的年度大會上合作舉辦了一場為盲人創作或由盲人創作的藝術品展覽。與被驅趕遠離藝術品不同,與會者可以觸控這些作品的每一個曲線和輪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安·坎寧安的作品《序列》的細節,探索一隻兔子的跳躍,2015年;13.5英寸 x 48英寸 x 3/4英寸;雕刻石板。圖片來源:安·坎寧安

根據坎寧安的說法,透過觸控感知的藝術與觀看作品傳達的資訊截然不同。例如,當人們透過觸覺體驗時,這些連續的影像通常會在人們的腦海中動起來。

上圖:安·坎寧安的作品《序列》,2015年;13.5英寸 x 48英寸 x 3/4英寸;雕刻石板。下圖:安·坎寧安的作品《分界線》,2015年;22英寸 x 7英尺 x 3/4英寸;雕刻黑石板。圖片來源:安·坎寧安

除了體驗到動畫感之外,坎寧安還指出,人們通常也會感知到比雕塑實際存在的更大的體積。當用手觸控每隻動物的兩側時,這些狼總會給人一種比其3/4英寸厚度寬得多的印象。

安·坎寧安的作品《狼群#1》,2015年;每隻狼的尺寸為12英寸 x 18英寸 x 3/4英寸;石板。圖片來源:安·坎寧安

儘管安·坎寧安的視力正常,但NFB觸覺藝術展的10位參展商大多是盲人。約蘭達·湯普森就是這樣一位藝術家。她天生失明,一直在探索石頭。

約蘭達·湯普森的作品《生命天使》,2016年;雪花石膏。圖片來源:約蘭達·湯普森

在一個透過形狀和形式而不是光線和顏色來評估的世界中,大型藝術品很少比手掌大小的藝術品更令人印象深刻或有效。湯普森的雕塑反映了這一點;雖然身材矮小,但它們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開放且引人入勝的視窗,進入一個沒有視力而形成的視角。

約蘭達·湯普森的作品《遠古者》,2016年;雪花石膏,配以金剛鸚鵡和鸚鵡的羽毛。圖片來源:約蘭達·湯普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