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和奉獻,你將收穫回報 -- 提升你的自尊心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華盛頓特區——自尊心是我們都渴望的,專家表示,這是我們心理健康所必需的。但是,我們越是追求這個概念,試圖在自己眼中提升自我,它就越是難以捉摸:大量研究表明,頑固地追求自我價值會適得其反,因為這種追求暗示了一種不健康的自我投入程度。而現在,一項於5月27日在2011年心理科學協會大會上報告的新研究表明,提升自尊心的最佳方法是完全忘記自己——並考慮他人。

由於人際關係在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心理學家詹妮弗·克羅克(Jennifer Crocker)在密歇根大學領導這項研究時,和她的同事艾米·卡內維洛(Amy Canevello)想測試人們的目標如何在人際關係中影響他們的自我價值。克羅克團隊選擇了一個人際關係開始時間完全相同的人群——他們剛上大學的時候。

他們要求119對新生同性室友每週登入網站10周,並評估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追求了兩種型別的目標。對於其中一種型別,即自我形象目標,學生們評估了他們在多大程度上試圖塑造室友對他們的看法,例如,聰明、機智或好人。在另一個衡量標準,即同情心方面,同樣的新生報告了他們有多想支援和幫助他們的室友。此外,學生們還對他們感受到室友對他們的回應程度(理解、關心和認可)進行了排名,並評估了自己的情緒健康狀況,包括自尊心。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發現,目標型別對自尊心有很大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富有同情心的學生在建立互相關愛的關係時,對室友變得更加體貼,他們的自尊心也隨之上升。相比之下,那些主要關注自我形象的人沒有獲得這種提升。《文獻》越來越多地指出奉獻的好處,克羅克解釋說,她現在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工作。其中之一似乎就是自尊心。當人們奉獻時,他們覺得自己正在為他人做出貢獻。“關心他人可以提升自尊心,”克羅克說。“當你付出時,你會得到回報。”

同情心也極大地有益於人際關係。那些關懷之心日益增長的富有同情心的新生也感覺到,他們的室友在一個學期裡對他們變得更加體貼。也就是說,他們的善良是會傳染的。“人們在人際關係中說:‘當他們改變時我也會改變——這很好。但你可能會等待很長時間,”克羅克說。“如果你說,‘這將從我開始,’你就有更大的能力建立一種互動的關係。”

這種社會性的副產品可能是真正提升自尊心的原因。克羅克說,證明一個人價值或提升其地位的事件——例如被精英大學錄取——只會造成自尊心的短暫飆升。然而,當你給予他人時,你的自尊心會持續提升數月,甚至更長時間。可能的原因是:你啟動了帶來持久益處的人際關係動態。不過,這裡有一個陷阱。“如果你開始為了提升自尊心而給予他人,那將不會奏效,”克羅克說。問問你自己,“即使我一無所獲,我也會給予嗎?” 只有這樣,你才能從中獲得一些東西。

圖片來源:Flickr,toastforbrekki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