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作為部落格編輯,在科學美國人,我大約每月來紐約市一次,在辦公室工作,參加編輯會議,併為部落格網路在不久的將來啟動做準備。
本週,我及時來到這裡,加入了我們勇敢的記者團隊執行任務:為新的巨型恐龍展覽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幕而舉辦的新聞釋出會。
既然我在媒體機構工作,現在是我停止僅僅從外部批評,而是真正從內部瞭解媒體如何運作的時候了。因此,在星期三,Katherine Harmon、EricOlson(右圖)和我早上在辦公室見面,收拾好所有必要的裝置,然後前往博物館參加活動。我們決定乘坐地鐵,因為它可能比一天中任何時候的計程車都快(儘管我想知道在這個城市,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地鐵是否都比出租車快)。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的工作實際上只是跟隨,幫忙搬運相機和東西,觀察他們做什麼,並嘗試用我的小型 Pentax 相機拍一些照片——對於旅遊來說是很棒的相機,但不足以在黑暗的大廳裡拍照——我充滿咖啡因的手無法長時間保持靜止以進行此類照片所需的長時間曝光。但我無論如何都會盡力而為。
所以,當 Katie 採訪人們而 Eric 拍攝影片時,我到處走動拍照。下面是其中的一些照片——您可以在 Facebook 和 Flickr 上找到其餘的照片,它們組織得很好(附有評論),您可以在 Flickr 上下載各種尺寸的照片(如果您決定在您的網站上重複使用它們,請連結到這裡並註明我的名字)。
Eric 的影片和 Katie 的文字可以在 Observations 部落格上找到——新展覽重建了最大的恐龍——從裡到外——去看看吧。
我希望會有一些NG片段和花絮留給我使用,但沒有發生任何有趣的事情——一切都很順利,所有鏡頭都很好,包括對 BrianSwitek(左)的採訪,他是 Laelaps 和 Dinosaur Tracking 的博主,也是 Written in Stone: Evolution, the Fossil Record, and Our Place in Nature 的作者。Brian 剛剛與 大眾科學/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簽約撰寫他的第二本書,與恐龍約會。我曾在我的部落格上採訪過 Brian 兩次——在今年 一月,以及早在 2008 年 他成名之前。
我希望我知道 Lance Mannion,一位老部落格朋友,也會在那裡,因為我們以前從未見過面——下次,我保證。
活動以在博物館恐龍大廳舉行的新聞釋出會開始——看看恐龍對媒體成員有多麼友好和溫順,只是禮貌地站在那裡,而不是將他們全部踩到地板上
甚至霸王龍也轉過身,沒有吃任何人
這是 Eric 和 Katie,在新聞釋出會結束時,準備去看新展覽
進入非常非常黑暗的大廳,展覽就在那裡(在博物館的四樓),擔心曝光時間會太長,以至於無法在沒有三腳架的情況下拍照
我們在門口首先受到了阿根廷龍頭部的歡迎,它是最大的蜥腳類恐龍
一旦進入展廳,全景就被馬門溪龍的真人大小的複製品所佔據,這是一種脖子非常長的蜥腳類恐龍
如果您去任何自然歷史博物館,無論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恐龍大廳,還是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尼博物館,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匹茲堡的卡內基博物館,或任何其他博物館,通常都有許多裝架的恐龍骨骼。會有一個牌子,上面有一些文字解釋關於這種動物的資訊,但大多數人不會閱讀這些標誌。重點是恐龍的多樣性、大型尺寸和分類關係。
但這個展覽完全不同。雖然這裡和那裡提到了幾個蜥腳類恐龍物種,但重點是它們的生物學,而不是識別。即使是馬門溪龍在那裡,也不僅僅是作為它本身,更多的是作為整個群體的代表,用來告訴我們我們對蜥腳類恐龍的生態學、生理學、發育和行為的瞭解(以及我們如何瞭解它)。
再看看那脖子——在剝落的皮膚下面,你可以看到頸椎、肌肉、動脈、靜脈、食道和氣管
展覽的中心部分是馬門溪龍的身體——它被做成有些透明,並顯示了一個投影——帶有畫外音——展示了那裡發生的各種內部過程:消化、呼吸和繁殖
建造這樣一個模型需要很長時間。不幸的是,當幾周前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後腿的背面有一整塊新的肌肉時,對馬門溪龍進行任何更改已經太晚了——或者,正如 Brian Switek 在採訪中所說,這隻野獸的“後備箱裡的東西”比這裡展示的要多得多
展覽的大部分其他部分都是互動式的。例如,透過推動風箱,可以將空氣向下輸送到長的塑膠氣管中,進入大型恐龍肺模型(這可能也是展覽中最具爭議的宣告——它們呼吸方式與現代鳥類完全相同的證據——一種直通、逆流系統——不如展覽中解釋的所有其他生物學那麼有力)
這是我們的團隊在行動:Katie 採訪 Martin Sander、Mark Norell 和 Brian Switek(科學家們在興奮地談論科學時,無法站穩——因此照片模糊,抱歉)
當然,每個好的博物館展覽都有一個孩子們可以親自動手的部分,這裡是在沙子裡挖掘化石
這很聰明也很狡猾!他們將舉重練習納入了展覽!對大家的健康有益……左邊是長頸鹿的頸椎,右邊是蜥腳類恐龍的同等頸椎。恐龍的頸椎由於內部有許多孔洞和洞穴,因此比哺乳動物的頸椎輕一些
滑塊!我喜歡滑塊!測量你的股骨,將滑塊滑動到該數字,另一個數字會告訴你如果你是蜥腳類恐龍你會有多重
或者您可以在去滑塊之前測量一些真正的恐龍股骨...
...然後看看真正的恐龍曾經有多重(這是磅,但您也可以選擇千克)
最後,這是一隻可愛的小蜥腳類恐龍從蛋中孵化出來
展覽的完成方式和設定方式確實令人耳目一新,但也反映了恐龍古生物學最近的演變方式。過去那種急於發現、描述和裝架儘可能多的物種,或儘可能奇怪的物種,或儘可能大的物種的做法已經成為過去。今天,新技術的出現改變了方法——現在的重點更多地放在恐龍的生物學上:它們是如何進化的,它們是如何生活和行為的,以及它們的身體是如何運作的。研究的不僅是骨骼,還有軟組織、皮膚印記、蛋中的胚胎(有時仍在母親體內)、它們在柔軟地面上留下的足跡、微觀骨骼形態、化學痕跡、死亡時化石的位置、它們死亡的環境……今天的科學更加成熟,這個展覽很好地反映了這一點。如果您能在明天開幕到一月之間來到紐約市,請去博物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