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測序追溯吉普賽人至古印度起源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羅姆人——曾被稱為“吉普賽人”或羅姆人——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好奇和迫害的物件。如今,大約有 1100 萬羅姆人,擁有各種文化、語言和生活方式,生活在歐洲以及其他地區。但是,他們來自哪裡呢?

早期對他們的語言研究和對遺傳模式的粗略分析,都將印度定位為該群體的起源地,以及後來受到中東和中亞語言學的影響。但是,一項新研究使用全基因組測序,指出約 1500 年前,一個群體從印度西北部出發,並且還揭示了該群體在整個歐洲傳播過程中發生的各種後續人口變化。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的論文合著者曼弗雷德·凱澤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瞭解羅姆人的遺傳遺產對於完成對歐洲人整體的遺傳特徵分析是必要的,這對人類進化到健康科學等各個領域都有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開始這項研究,一個歐洲研究小組收集了來自歐洲 13 個不同羅姆群體的 152 名羅姆人的大約 80 萬個遺傳變異(單核苷酸多型性)的資料。然後,該團隊將羅姆人的序列與已知的 4500 多名歐洲人以及來自印度次大陸、中亞和中東的樣本進行了對比。

根據分析,羅姆人的最初創始群體很可能在公元 500 年左右離開了現在的印度西北部旁遮普邦。從那裡,他們可能穿越了中亞和中東,但似乎只與當地人口進行了適度的混合。隨後進入歐洲的門戶似乎是巴爾幹地區——特別是保加利亞——羅姆人從那裡開始在公元 1100 年左右分散開來。

然而,這些旅程並非總是一帆風順。例如,在最初的群體離開印度後,他們的人數急劇下降,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口倖存下來(根據遺傳分析,約為 47%)。一旦將要定居西歐的羅姆人群體離開巴爾幹地區,他們又遭受了一次人口瓶頸,損失了大約 30% 的人口。研究結果於 12 月 6 日線上發表在《當代生物學》上。

研究人員還能夠檢查各個羅姆人群體在歐洲不同地區建立自身時的動態。在最近幾個世紀中,已確定的地理飛地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與其他歐洲羅姆人口隔絕。而且,在分析中,羅姆人表現出比印度人或非羅姆歐洲人更多的近親結婚證據。

但是,羅姆人並非總是獨來獨往。當他們在歐洲移動並建立定居點時,他們總是會遇到並與當地的歐洲人配對。一些群體,例如威爾士羅姆人,表現出相對較高的將當地人及其遺傳基因帶入他們家庭的比率。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中,當地的混合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群體中也是如此。透過這項全基因組分析講述的遺傳歷史揭示了不同時期的不同社會習俗。例如,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保加利亞和克羅埃西亞的羅姆人口的遺傳模式表明,直到最近才與當地人口進行有限的配對。而葡萄牙、西班牙和立陶宛的羅姆人口的遺傳序列表明,他們之前更頻繁地與當地歐洲人口混合,但“最近與非羅姆歐洲人的遺傳隔離水平更高”,研究人員在他們的論文中指出。

羅姆人經常被排除在大型遺傳研究之外,因為許多人口仍然有些不穩定,和/或不參與政府計劃和銀行業務等正式機構。西班牙龐培法布拉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論文合著者大衛·科馬斯在一份準備好的宣告中說:“他們構成了歐洲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他們在許多國家的邊緣化地位似乎也影響了他們在科學研究中的可見性。”

對各個羅姆人群體以及來自印度推定創始人地區的群體進行更精細的遺傳分析,將有助於建立更具體的人口動態,並可能發現這些群體中尚未儲存歷史書面記錄的社會和文化傳統的新線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