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會患上一種令人討厭的疾病。頭髮要麼脫落,要麼變得稀疏,皮膚鬆弛起皺,而大腦內部則發生變化,減慢我們的反應時間並導致記憶力衰退。大腦皮層(大腦最外層)的穩定、廣泛的變薄被認為是導致這種認知轉變的原因之一。
但並非所有人都會以相同的方式衰老——而且事實證明,並非所有人都會遭受記憶力下降和皮層變薄的困擾。西北大學超級老齡化專案中的48位八旬老人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他們在標準的回憶測試中達到或超過了50或60歲人群的平均水平。他們大腦的磁共振成像掃描證實了他們卓越的能力:超級老齡者不僅表現得和年輕的同齡人一樣,他們的大腦看起來也一樣。“看到沒有任何變化真的很令人驚訝,”研究人員之一特蕾莎·哈里森說,她在2011年神經科學學會會議的海報會議上展示了該專案的初步發現。
除了將高績效八旬老人的大腦與五六十歲的受試者進行比較外,研究人員還觀察了80多歲認知能力一般的個體。與中年受試者和超級老齡者相比,這些人表現出明顯的灰質損失。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有一個區域很突出。超級老齡者似乎比兩個對照組都擁有厚得多的左側前扣帶皮層。前扣帶皮層通常以其在錯誤檢測、注意力和動機中的作用而聞名,但其在維持老年人認知能力方面的作用仍有待探索。
與任何未發表的資料一樣,這裡的研究存在重大警告。迄今為止呈現的資料僅反映了來自12名受試者的觀察結果;其餘的仍在分析中。此外,該專案由首席研究員艾米麗·羅加爾斯基領導,尚未探索前扣帶皮層可能在做什麼。下一步將是比較超級老齡者和對照組之間大腦區域的連線性,並尋找可能解釋這些個體之間差異的遺傳因素。
超級老齡者維持的生活方式似乎暗示著遺傳根源而非環境根源。至少從表面上看,除了擁有比年輕二三十歲的人的記憶力之外,他們似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據哈里森說,一位參與者每天都穿高跟鞋,每晚都喝威士忌,活過了四任丈夫——並且從大屠殺中倖存下來。另一位八旬老人一生都是一個輕聲細語的家庭主婦,得了癌症,並接受了化療。一些超級老齡者從未高中畢業,另一些則是在學術上頗有成就的人。有些參與者一生都在吸菸;至少有一人長期堅持食用有機食品。有些參與者服用十幾種以上的藥物,而另一些則不服用任何藥物。
生活方式的選擇似乎在這些個體的認知衰老中起著很小的作用,這對於那些沒有被賦予幸運的少數人所擁有的遺傳女巫配方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壞訊息。或者,這可能是尋找藥物干預措施的第一步,這些干預措施超越了保持健康飲食、定期鍛鍊和保持社會參與的通常長壽計劃。不過,無論你如何理解它,你都會忍不住喜歡這些詹姆斯·迪恩式瑪士撒拉們,他們設法對這個系統嗤之以鼻,並在夕陽下揚長而去,大腦全速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