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嬰兒死亡率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現在全球範圍內,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嬰兒在出生後最初五週內死亡,這無疑是值得慶祝的。
然而,許多被救活的嬰兒並非順利來到這個世界。週四線上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新的分析發現,早產、由患有傳染病的母親分娩或有其他併發症的嬰兒,有39%的機率至少患有一種認知或身體障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這項新的分析審查了來自153項先前研究的資料,以找到關於22,161名在複雜妊娠或分娩中倖存下來的嬰兒的資料。在分娩過程中受到某種損傷的兒童中,有39%的人最終出現學習困難或發育遲緩,21%的人患有腦癱。“這些障礙造成了主要的社會經濟負擔,尤其是在資源匱乏的國家,”研究人員指出。
問題並沒有好轉。在過去的四年半里,根據肯亞醫學研究所地理醫學研究中心Michael Mwaniki領導的研究團隊的說法,在併發症中倖存下來的新生兒長期障礙的發生頻率基本保持不變。科學家們認為,改進的醫療技術“提高了原本會死亡的新生兒的存活率”,這抵消了不太嚴重病例治療方面的進展。
即使在醫療保健普及的富裕國家,妊娠期間的併發症也會增加兒童在晚年患慢性病的機率。作者寫道,在中低收入國家,兒童的殘疾可能意味著“家庭和社會的重大負擔,以及壽命縮短”。
但是,許多改善這些兒童前景的工具,例如產前類固醇,已經存在。作者認為,“早產併發症可以透過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預措施來減少”,分娩創傷也是如此。額外的長期支援和康復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