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紐約—當談到人際關係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不是愛因斯坦了。事實上,這位著名天才的浪漫糾葛可以與典型的傑瑞·斯普林格秀嘉賓的機能失調相媲美。這是基於愛因斯坦書信的表演作品《親愛的阿爾伯特》的主要觀點之一,該作品於5月28日拉開了世界科學節的序幕。這部舞臺朗讀劇由演員和科學支持者艾倫·阿爾達編寫,辛西婭·尼克松、保羅·路德和弗朗西斯卡·法裡達尼在紐約大學斯基博爾表演藝術中心演出。
《親愛的阿爾伯特》最引人注目的揭示之一是愛因斯坦與女性的交往是多麼的混亂、幼稚和遲鈍——簡而言之,多麼的人性化。他顯然愛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馬里奇,在他們結婚前寫信給她說:“除了你,我和所有人都感到孤獨。” 然而,這種愛最終變質了,部分原因是由於他對工作的投入。“他只為[科學]而活,”馬里奇寫信給一位朋友。“我們對他來說並不重要,只排在第二位。”
最終,愛因斯坦懇求離婚,但馬里奇拒絕了。他發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頑固最後通牒,同意與她同住,條件是她承諾打掃房子、洗衣服、每天在他的房間裡為他提供三餐、不期望身體上的親密關係,並且“如果我要求,就停止與我說話。” 對於這一系列要求,馬里奇同樣令人震驚地同意了。但即使是這種緩和也沒有奏效,兩人最終在1919年離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到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與他的表妹埃爾莎·愛因斯坦保持了大約七年的婚外情。然而,當他最終實現離婚時——他和埃爾莎多年來一直渴望的事情——他曾短暫考慮娶埃爾莎的女兒伊爾莎。最終這並沒有發生,阿爾伯特和埃爾莎在他離婚後的四個月內結婚了。
他們的婚姻當然比他的第一次婚姻更成功,儘管埃爾莎也感受到了她丈夫的名氣和對物理學的奉獻所帶來的壓力。“我發現他很棒,儘管與他在一起的生活既令人疲憊又複雜,”她寫道。甚至他自己也承認他的工作是第一位的。“我把自己,身心都賣給了科學,”他寫信給一位朋友。
最後,愛因斯坦在愛情中掙扎得和我們其他人一樣多——甚至可能比大多數人更多——這一事實可能會令人欣慰。沒有人擅長所有事情。“他不可能有更混亂的個人生活了,”阿爾達在戲劇結束後的一次討論中說。也許,他暗示,這種個人的混亂正是促使愛因斯坦如此努力地在自然界中尋找簡單和真理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