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當一個人患有慢性耳部感染時,罪魁禍首可能是積聚在鼓膜後面的細菌或其他微生物膜,類似於未刷牙齒上的牙菌斑。抗生素並非總是對這種所謂的生物膜有效,因此醫生在開出療程之前,瞭解其是否存在非常有幫助。傳統的內窺鏡無法看到鼓膜表面以下的情況,而伊利諾伊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工具,可以為這種情況提供一些線索。
該裝置使用一種名為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的非侵入性成像系統,從傳送到耳道的光束中收集高解析度的三維組織影像。該系統可以掃描穿過鼓膜,到達其後面的任何生物膜。研究人員將該過程比作使用光而不是聲波的超聲成像,他們在上週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早期版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描述了他們的工作。
光從鼓膜(將外耳與中耳隔開)以及可能在膜後面的任何生物膜上散射和反射。研究人員測量這種反射,以確定是否存在生物膜,以及它的厚度和相對於鼓膜的位置。
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研究團隊由伊利諾伊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教授斯蒂芬·博帕特領導,他們在伊利諾伊州厄巴納的卡勒基金會醫院測試了他們的耳朵 OCT 裝置。他們在那裡掃描了被診斷患有慢性耳部感染的患者,以及耳朵正常的患者。研究人員表示,該裝置在所有慢性感染患者中都識別出了生物膜,而正常耳朵均未顯示生物膜的跡象。
對耳部感染(兒科醫生治療的最常見疾病)的更深入研究可能會更好地理解生物膜與聽力損失之間的關係。博帕特和他的團隊還計劃將他們的 OCT 技術應用於醫學的其他領域,希望這種成像技術可以用於診斷起源於眼睛、口腔、鼻子或皮膚的健康問題。
圖片由 L. Brian Stauffer 和 Stephen Boppart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