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合同與同意的幻覺

無處不在的“點選同意”機制迫使人們像機器一樣行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問:當你在網頁或應用程式螢幕上看到一個寫著我同意的小按鈕時,你會做什麼?

答:點選按鈕。

這種熟悉且極其簡單的點選同意機制無處不在。我們在數字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不亞於網際網路、應用商店、電子商務等等的“法律支柱”。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然而,電子合同和點選同意的幻覺是一個騙局。

我很高興看到《紐約時報》的編委會於 2019 年 2 月 2 日發表了“矽谷如何在同意中施展‘詭計’”。他們揭穿了幻覺,並提出了顯而易見的問題:“如果沒人閱讀條款和條件,它們怎麼能繼續成為網際網路的法律支柱?” 可惜他們沒有提供答案。

我將在下面給出一些答案,但首先,讓我解釋一下《泰晤士報》在哪裡跑偏了。

在診斷“詭計”時,編輯們強調了隱私。一切都與資料有關。合同和點選同意的幻覺使監視以及複雜、隱藏和多樣的資料流動成為可能。編輯們主張“強大的隱私保護”,這很有道理。

隱私是需要談論的事情,但這只是一片樹林。森林是人性。正如埃文·塞林格和我在我們的書《重塑人性》中,特別是在題為“用合同塑造人類”的章節中所論述的那樣,更根本的擔憂是,點選合同的人機介面如何促使人類像簡單的機器一樣自動地、不加思考地行事。失去的不僅僅是隱藏的資料流。點選合同的指令碼是非人道的。

人們不會閱讀服務條款、隱私政策或其他電子樣板檔案。人們很少停下來思考他們在網上建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關係的各方。

這不是偶然的;這是有設計的。

為了效率和便利,並遵守法律規定的最低要求,設計者安排數字合同環境,以建立幾乎無縫的、交易成本最小化的使用者體驗。與其要求打算使用線上服務的人閱讀充滿樣板法律術語的冗長頁面——這些術語人們無法合理地期望理解,也無法與之協商——只需點選滑鼠,並明顯注意到條款的存在,就足以表明同意建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關係。

我們的線上合同制度是埃文·塞林格和我所說的技術社會工程的一個引人注目的例子:法律規則與特定的技術環境相結合,可以引導我們像簡單的刺激-反應機器一樣行事:完全理性,但也完全可預測,最終可程式設計。環境約束我們進入自動駕駛模式,並且可以說,有助於建立或加強在其他涉及類似技術環境的生活領域中會影響我們的傾向。

無摩擦的點選合同按鈕和臃腫的條款是人機介面的特徵,它從網站蔓延到應用程式,再到智慧電視,最終蔓延到我們很快就會看到的每一個所謂的智慧裝置(當物聯網最終到來時)。(你不興奮嗎?)

各方、法律關係、技術、提供的服務、生成和收集的資料以及影響在這些背景下差異很大。儘管如此,我們的行為或多或少保持不變:完全可預測、看似理性、高度高效,勾選複選框,點選“我同意”。

就個人而言,僅僅點選很容易辯解。它是逐步成本效益合理的。此外,鑑於大量的遭遇,點選同意成為個人合理的策略,一種自動執行的指令碼。

目前書面合同的私人訂購規模和範圍是前所未有的。埃文和我沒有量化普通人在一生中籤訂的書面合同數量,但我們懷疑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這個數字穩步甚至呈指數級增長;參與條款談判的有意義的參與率穩步下降;關於普通事務的書面合同數量有所增加,即使沒有急劇增加。我所說的普通,僅僅是指在沒有數字樣板的情況下,書面合同將是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且完全愚蠢的日常事務。

你一生中籤訂了多少份書面合同?過去,答案會比今天少幾個數量級。然而,未來的讀者可能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因為明確的、可識別的合同的概念可能與他們完全無縫的合同治理體驗相悖。這種可能性突出了基本問題。

合同自由需要相反的情況:免於合同的自由。當合同變得自動且無處不在時,兩者都會消失。沒有自由。真正的自主權喪失了。

Brett Frischmann is the Charles Widger Endowed University Professor in Law, Business and Economics, Villanova University. His latest book is Re-Engineering Human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8). His novel, Shephard's Drone, will be out on February 3, 2019.

More by Brett Frischman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