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最近,關於最初的“穴居人”飲食是堆積如山的血腥肉類還是綠色的田野,一直存在激烈的爭論。新的發現表明,我們的一些早期祖先實際上是相當雜食的。但隨後,我們的譜系和一個不幸的人族群體發展出了非常不同的飲食策略。一個選擇了肉類,而另一個則轉向更多的植物。
人族南方古猿生活在大約400萬至200萬年前,被認為是約230萬年前出現併產生我們的智人譜系,以及約270萬年前首次被記錄下來並在約100萬年前滅絕的傍人屬的共同祖先。一些人將傍人屬的滅絕歸因於不靈活的飲食或有限的領地,尤其是在面對氣候變化時。
由里昂高等師範學院的文森特·巴爾特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決定深入探討其中一些爭論。他們使用雷射分析了來自南方古猿非洲種、粗壯傍人以及早期智人標本的化石牙齒的牙釉質,這些標本都來自南部非洲。透過評估鈣、鋇和鍶的比率以及鍶同位素的數量,該團隊能夠推斷出這些個體的飲食和活動範圍的大小。研究結果於8月8日在自然雜誌(《大眾科學》是自然出版集團的一部分)上線上發表。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祖先南方古猿食用了多種食物,包括肉類、樹葉和水果。這種多樣化的飲食可能具有靈活性,可以隨著不同季節的食物供應而變化,確保他們幾乎總是有東西可吃。根據元素分析,傍人屬主要以植物為食,這與之前對牙齒形態和磨損模式的研究相符。這也有助於解釋他們擁有的巨大的頜骨結構,這可能在處理堅硬的食物時派上用場,併為其中一個標本贏得了“胡桃夾子人”的綽號。另一方面,早期智人則傾向於以肉類為主的飲食——這可能是由於使用工具進行狩獵和屠宰而實現的。
然而,僅僅因為更肉類的飲食對我們早期的智人祖先有益,並不一定意味著它能讓我們每個現代人類活得更長。既然我們不再需要以同樣的方式為自己覓食,增加紅肉的攝入實際上與個人壽命縮短有關。所以,下次當您對食物選擇感到困惑時,不要害怕稍微像傍人屬一樣,去吃點沙拉。
編者注(2012年8月23日):自最初發布以來,已更正了排版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