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漢和掘墓人詩意地談論氣候變化

想知道氣候變化對人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嗎?艾米麗·欣舍爾伍德以一種非常 необычным 的方式找到了答案。這位威爾士詩人和作家連續數天步行了 121 英里的威爾士中心線火車線路,並向她遇到的每個人提出了三個相同的問題:當您想到氣候變化時,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影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想知道氣候變化對人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嗎?艾米麗·欣舍爾伍德以一種非常 необычным 的方式找到了答案。

這位威爾士詩人和作家連續數天步行了 121 英里的被稱為威爾士中心線的火車線路,並向她遇到的每個人提出了三個相同的問題:當您想到氣候變化時,腦海中會浮現出什麼影像?您多久在談話中提及氣候變化?您個人可以做些什麼來限制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如她在她的網站上指出的那樣,她從“各種各樣的人那裡得到了答案,從 8 歲到 80 歲的人,從飛行員到掘墓人,從河邊醉酒的男人,到在監獄外快速抽[煙]的獄警。”

然後,欣舍爾伍德逐字逐句地將答案融入一首詩中。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我想,“嗯”。但是當我讀到這首詩時,我感受到了人們的情緒,從鄙視到憤怒。我意識到我正在深入瞭解至少在威爾士,普通人對這個全球性問題在個人層面的看法。“如果不表達我們自己的想法,不嘗試使用氣候變化的詞彙,不深入挖掘我們的個人反思,我覺得調整我們生活方式的過程將特別痛苦和孤立,”欣舍爾伍德在網頁上解釋說,這是我在詢問她是否可以在這個部落格中使用她的詩後釋出的。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那麼,事不宜遲,這是這首詩,經欣舍爾伍德許可轉載。看看它是否也能啟發您。

您的片刻時光 – 一首逐字詩

作者:艾米麗·欣舍爾伍德

霧。悶熱。霧霾

咳嗽。窒息。哽咽

地球籠罩在討厭的灰藍色煙霧中,來自

帶有煙囪的工廠,來自開採煤炭;

巨大的冰塊從北極脫落,所以

海平面上升,

北極熊死亡

議會大廈傾斜,然後傾覆。

整個該死的島嶼從地圖上被抹去

而在這裡……夏天糟透了

已經下了好幾周的雨了,排水溝都溢位來了

麻雀不知道它們是來還是去

水仙花開了——然後它冷得發抖

我們進行回收——我們按照指示去做

但是乾草作物全毀了,河岸也決堤了——

你知道嗎

自從我回收以來,情況變得更糟了

颶風、海嘯、陸地的破壞

每個人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

我躺在躺椅上——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

我——喝著百加得冰銳,

曬黑了——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裡

而沙漠在擴張。

 

塵土。口渴。乾燥

莊稼。枯萎。死亡

孩子們瘦得像棍子

非洲村莊饑荒

但這不會阻止我開車!

有這麼多人——我們都有壞習慣

還有一些國家的女性像兔子一樣繁殖

還在建造更多的工廠和開採更多的煤炭

越來越多的冰從北極脫落

所以水位越來越高,雨水越來越多

沙漠進一步向西班牙蔓延。

但是我們進行回收,我們按照要求去做

藍色袋子裝塑膠,綠色垃圾桶裝玻璃

我們分離紙板,我們清理罐子

但我們怎麼知道他們不會把所有東西都填埋了呢?

因為情況沒有好轉,季節都亂了

可憐的小蜜蜂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卡梅倫騎著腳踏車——blabla

他的公文包在他的外交用車裡跟著。

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但我們似乎無法停止

社會說——不要思考——只管購物!

 

所以我們購買更多的小玩意來插在牆上

這需要更多的電力,而電力又燃燒更多的煤炭

直到最後一塊冰從北極脫落

還有更多極端天氣

倫敦被淹沒了

我們在更高的地方匆忙建造更多的房屋

我們傾倒更多的混凝土,我們修建更多的道路

我們堅決關閉邊境

直到食物變得如此昂貴,以至於無物可食

而我們的孫子孫女——像棍子一樣——在街上乞討。

 

那麼——也許到那時——我們會停止

停好汽車

拔掉x-box

我們將學會一點自制力

然後

也許到那時

我們將停止開採煤炭

© 艾米麗·欣舍爾伍德

克雷文武器站的照片由本·布魯克斯班克英國和愛爾蘭地理專案提供

Mark Fischetti has been a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r 17 years and has covered sustainability issues, including climate, weather, environment, energy, food, water, biodiversity, population, and more. He assigns and edits feature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news by journalists and scientists and also writes in those formats. He edits History, the magazine's department looking at science advances throughout time. He was founding managing editor of two spinoff magazines: 大眾科學 Mind and 大眾科學 Earth 3.0. His 2001 freelance article for the magazine, "Drowning New Orleans," predicted the widespread disaster that a storm like Hurricane Katrina would impose on the city. His video What Happens to Your Body after You Die?, has more than 12 million views on YouTube. Fischetti has written freelance article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ports Illustrated, Smithsonian, Technology Review, Fast Company, and many others. He co-authored the book Weaving the Web with Tim Berners-Lee, inventor of the World Wide Web, which tells the real story of how the Web was created. He also co-authored The New Killer Diseases with microbiologist Elinor Levy. Fischetti is a former managing editor of IEEE Spectrum Magazine and of Family Business Magazine. He has a physics degree and has twice served as the Attaway Fellow in Civic Culture at Centenary College of Louisiana, which awarded him an honorary doctorate. In 2021 he received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s Robert C. Cowen Award for Sustained Achievement in Science Journalism, which celebrates a career of outstanding reporting on the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He has appeared on NBC's Meet the Press, CNN, the History Channel, NPR News and many news radio stations. Follow Fischetti on X (formerly Twitter) @markfischetti

More by Mark Fischett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