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上週,我一直在參加基礎問題研究所會議,討論時間的本質。在接下來的幾周裡,我希望與大家分享我所發現的一些令人震驚的事情。與此同時,我想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評論。週三,物理學家蕾莎·德索薩就網路中複雜性的產生髮表了演講,她開玩笑說,當她加入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機械工程系時,感受到了文化衝突。她說,工程師們想要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對物理學家來說真是個新奇的概念!
我很欣賞教授們在講座中加入的任何幽默之處,我咯咯地笑了。當然,物理學家確實在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蕾莎自己的工作就是一個案例:透過將相變和平衡波動等物理概念引入網路設計,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穩定電網、將流行病扼殺在萌芽狀態,以及為經濟不穩定發出警報。所以我覺得這實際上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笑話。那天晚些時候,在接受電視系列節目《更接近真相》的採訪時,當我被問及為什麼我覺得基礎物理對社會如此有價值時,我提到了蕾莎的自嘲。
所以,昨天吃午飯時,我稱讚她那個笑話,卻明顯感覺到她並不是把它當成一個笑話。我們和宇宙學家和部落格達人肖恩·卡羅爾以及科學作家和部落格達人詹妮弗·烏萊特坐在一起。拯救世界?肖恩說,他也覺得這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如果所有的物理學家都量子隧穿到另一個星球,什麼都不會損失,也許還能節省一些稀缺的資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今天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力故事的未來。
你可以說我過於認真,但我無法相信物理學家內心不是理想主義者。自私的人肯定會選擇更有利可圖的職業。所以,主要是為了促使肖恩在他的部落格上詳細闡述,我想發出一個公開的挑戰。物理學家是為了推進人類知識,還是僅僅為了滿足自己的個人喜好而解決一些難題?物理學是促進普遍福祉,還是毫無意義?我進入寫作和科學(最初對我來說是兩個獨立的興趣)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盡我所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物理學做好事的力量對我來說似乎顯而易見。難道我被神話所迷惑了嗎?
如果引用物理學對新技術發展的貢獻的例子,那就太容易了,所以我們假設我們討論的是純科學,沒有任何明顯的發明小工具或幫助教育從事相關工作的人的意圖。問題是純科學的內在價值是否足夠。
我最近讀的兩本書對這個問題持有相反的觀點。托馬斯·庫恩的《哥白尼革命》描述了將太陽而不是地球置於宇宙中心,即使哥白尼也認為這純粹是深奧的事情,最終是如何重塑整個人類思想結構的。純科學得一分。但劉易斯·沃爾珀特的《科學的非自然本質》認為,科學對技術的貢獻遠不如大多數人認為的那麼大。科學揭示了自然界中那些否則會被我們忽視的細微之處,但正因為如此,它的大部分發現對日常生活沒有任何影響。
作為優秀的經驗主義者,也許我們應該讓資料來解決問題。很多人顯然珍視純科學。他們閱讀部落格,購買書籍,觀看電視節目,參觀科學中心。他們給予科學家在社會上很少其他職業能得到的尊重。每當他們在身邊發現行星科學家時,他們都會提出尖銳的問題。他們認識到,生活不僅僅是純粹的功利主義。我發現,在偏遠的村莊和在豪華的雞尾酒會上,這都是(或更)真實的。我們應該謙虛地對待純科學對更廣泛文化的影響,但不能謙虛到忽視我們做這件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