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天生就有公平意識嗎?

實驗表明,這種品質通常在 12 個月大時就會顯現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孩子們以自私自利而聞名。想象一下萬聖節過後的傳統場景:一個孩子弓著腰,守著一大堆收集來的糖果,而他們的父母站在一旁,懇求他們與年紀較小、不太幸運的兄弟姐妹分享戰利品。這個場景中沮喪的父母體現了一個普遍的觀念,即讓孩子變得公平的唯一方法是從他們身上強行榨取出來,就像從石頭裡榨出血一樣。

在研究兒童的公平行為近十年之後,我們認為這種名聲實際上是“不公平的”。

我們前往不同城市的公共場所,邀請孩子們玩一個簡單的遊戲:將兩個互不認識的孩子配對,並給予他們不公平的糖果分配。一個孩子得到四顆糖果,另一個孩子得到一顆糖果。有趣的地方來了。其中一個孩子——決策者——可以接受或拒絕這種分配。如果決策者接受,兩個孩子都得到他們的糖果。如果決策者拒絕,兩個孩子都一無所獲。想象一下,就像萬聖節的場景一樣,有權力的孩子得到四顆糖果,而他們的夥伴得到一顆糖果。他們會怎麼做呢?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如果您像大多數觀看孩子玩我們遊戲的父母一樣,您可能會認為決策者會高興地接受四顆糖果,從而與同齡人造成明顯的不平等。孩子們只專注於為自己爭取更多,對吧?令許多毫無戒心的父母驚訝和高興的是,孩子們——至少是年齡較大的孩子——經常拒絕這種不公平的優勢。他們願意犧牲自己的獎勵,以防止別人吃虧。一無所獲似乎比得到比同齡人更多的東西更好,即使對方是他們剛剛認識的孩子。

這種以公平為名的自我犧牲行為確實令人驚訝。但更重要的是,它與我們關於公平在我們物種中起源的直覺背道而馳。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基本上是自私的個體,而公平是一種旨在幫助我們克服自私本能的構建。不僅如此,而且這種觀點似乎真的是公平不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像司法系統這樣的機構來確保公平盛行。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開始逐漸削弱這種觀念,表明即使人們可以逃脫自私行為,他們實際上也相當公平。

但這仍然沒有告訴我們公平的來源。公平是必須透過廣泛的經驗來學習的東西嗎?透過成年人的明確教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關注兒童。事實上,最近一系列針對兒童的研究表明,公平不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發展起來的東西,也不是必須透過正式的原則和司法機構來強制執行的東西。相反,公平是我們不斷發展的對社會世界如何運作的理解的組成部分,而且,也許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指導兒童的行為。

的確,孩子們不僅對自己運用強烈的公平感——他們也為他人挺身而出。我們邀請孩子們玩一個不同的遊戲,在遊戲中他們瞭解到一位決策者自私地想把所有糖果都留給自己,拒絕與另一位同齡人分享。然後,我們的小參與者面臨一個選擇:他們是袖手旁觀,什麼也不做,還是介入並阻止這種不公正行為?為了增加難度,孩子們必須為干預付出代價——他們必須放棄自己的一些糖果來阻止不公平行為。儘管如此,孩子們還是經常介入,選擇付出代價,以便阻止自私的孩子逃脫不公平的行為。總之,這些發現表明,孩子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公平標準。

我們現在掌握了來自我們自己以及其他人進行的大量研究證據,表明公平行為在發展過程中具有深厚的根基。早在 12 個月大的嬰兒就期望場景中的兩個角色之間平均分配資源。到了學齡前,孩子們會抗議比同齡人得到的少,甚至會花錢阻止同齡人得到更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更願意懲罰那些不公平的人,無論是當他們是不公平行為的受害者時,還是當他們目睹其他人受到不公平對待時。年齡再大一些,孩子們就會表現出我們上面描述的行為:他們寧願一無所獲,也不願得到比同齡人更多的東西。

最近,包括我們的團隊在內的許多發展心理學家已經開始跨不同文化研究這些行為,詢問世界各地的兒童是否表現出相似的發展模式。我們發現,公平的某些方面似乎是普遍的。例如,世界各地的孩子似乎都不喜歡比同齡人得到的少。然而,其他形式的公平似乎更具文化差異性,可能受當地習俗的影響。

當然,成熟的公平感不僅僅包括對不平等的反應,事實上,我們在兒童身上也看到了更復雜的公平概念。公平的一個基石是,你應該分享你共同勞動的成果——同工同酬。早在三歲時,孩子們就對這一點很敏感:當他們必須努力才能獲得玩具或零食時,他們比每個人單獨完成任務時更願意與同齡的同事平等分享戰利品。他們甚至會跟蹤每個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並相應地獎勵工作更努力的人。

這裡的底線是,孩子們,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成熟度,不僅體現在他們對公平規範的理解和遵守上,還體現在他們執行他人公平以及根據不同情況靈活調整公平的能力上。這些令人興奮的進展與表明成年人即使在可以自私的情況下也常常是公平的研究工作完美契合,並表明我們需要徹底改變人類從根本上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犧牲他人的觀念。相反,我們應該採納這樣一種觀點,即公平是我們發展中的思維的關鍵組成部分,而且從他們可以被研究的早期就開始存在。

所以,當然,孩子們有時是自私的。然而,我們應該認識到,就像成年人一樣,在他們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動力之外,還存在著對公平的深刻而成熟的關注——不僅是為了他們自己,也是為了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