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到現在您可能已經聽說過南方古猿源泉種(Australopithecus sediba),這個在4月8日成為新聞的195萬年前的人種。 簡而言之,研究人員發現了兩具儲存完好的不完整骨骼,他們說這些骨骼代表了人類家族中以前不為人知的成員——一個可能產生了我們人屬的成員。 您可以在這裡閱讀我關於這一發現的文章。
關於這項發現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所以我認為我應該用一些剪輯室的邊角料和在我截止日期之後收到的材料來補充這個故事。
首先,一些邊角料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首席研究員李·伯格九歲的兒子馬修發現了第一塊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化石——一塊鎖骨,結果證明它來自一個與馬修年齡相仿的幼年個體。 馬修最初被列為描述這些化石的科學論文的合著者,但據一篇新聞報道稱,該論文的審稿人拒絕了這個想法,該新聞報道與該期刊的技術報告一起發表。
這些骨骼還沒有暱稱(像露西那樣),因為計劃舉辦一個比賽,讓南非的兒童來給它們起名字。
當在新聞電話會議上被問及他是否在該地點發現了任何工具時,伯格說他尚未開始對該地點進行正式挖掘,因此不想談論人工遺物。 他指出,工具的存在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他希望在對此發表評論之前掌握充分的證據。 當另一位記者追問更多資訊時,他說他目前不願對該地點是否存在人工製品發表評論。 (工具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的大腦非常小——大約是我們大腦的三分之一。 此外,所有有記錄的工具製造者都屬於人屬,而不是南方古猿屬。)
您可能想知道為什麼沒有一家媒體報道包含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在生命中的樣子的插圖。 據伯格說,這項工作正在進行中,不久之後我們將看到一張重建的面孔。 他說他認為它看起來會像直立人,但配上一個很小的顱腔。
關於最後一點,關於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的小顱骨,這張李·伯格拿著幼年雄性標本頭骨的照片讓人感受到它有多麼小。 誠然,這是一個幼年個體(成年雌性骨骼不包括頭骨,儘管發現團隊預計會在進一步挖掘中找到它),但研究人員表示,它可能已經達到了至少95%的成年大腦大小。 這位傢伙的顱腔容量估計為420到450立方厘米。 相比之下,我們現代人類的大腦通常在1200到1600立方厘米之間。
正如我在新聞報道中提到的,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它原始和高階特徵的混合。 這是一張新化石的影像,疊加在非洲南方古猿(A. africanus)骨骼的插圖上(伯格和他的同事認為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是非洲南方古猿(A. africanus)的後裔。) 以下是代表性的原始和高階特徵列表。
原始特徵
長臂(與猩猩的相當)
小顱腔
小身體
衍生特徵
長腿
粗壯的骨盆
扁平的臉,突出的鼻子
小牙齒
最後,這是古人類學家唐納德·約翰森(露西骨骼的發現者)對南方古猿源泉種(A. sediba)的另一種看法(完全披露:我與約翰森合寫了一本書,名為露西的遺產:人類起源的探索)。 他透過電子郵件傳送了以下評論,我在我的新聞報道已經發表後收到了這些評論
“來自馬拉帕的南非發現非常有趣,但我發現奇怪的是,作者指出瞭如此多的解剖學特徵,表明這些發現屬於我們人屬,但他們卻將其歸入南方古猿屬,所以我認為他們在這裡錯失了機會。 在南非發現180萬年前的人屬是值得報道的新聞,因為以前的痕跡是零碎的且有爭議的。
此外,我不認為這些化石是從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進化而來的,我認為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在南非產生了粗壯南方古猿(A. robustus)。 來自馬拉帕的標本不是後來所有人屬的祖先,正如作者所認為的那樣,因為我們有證據表明人屬在東非的出現時間為233萬年前。 我的團隊在發現露西的哈達爾較年輕的沉積物中發現了一個上頜骨,這個顎骨代表了迄今為止我們人屬最古老的解剖學證據。 它可能最好歸因於能人。 讓我們不要忘記圖爾卡納男孩大約180萬年前,毫無疑問是人屬,並歸因於匠人。
馬拉帕[人科動物]具有如此多人屬特徵,但肢體相對較短,類似於我們在80年代中期發現的奧杜威人科動物62。 儘管OH 62是零碎的,但它的腿相對較短,手臂較長,像早期的南方古猿一樣,而更現代的身體結構的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就像圖爾卡納男孩一樣,出現得更晚。 然而,奧杜威材料,OH 62和其他幾個標本,根據牙齒、下頜骨和顱骨的診斷特徵歸因於人屬。 一些學者建議我們將能人歸入南方古猿屬,並且在出現現代身體結構之前,不應將人屬用作這些化石的屬。
人屬也很有可能像南方古猿屬一樣經歷了多樣化(適應性輻射),從而產生了幾個不同的物種,這並不罕見。 然而,在南方古猿屬和人屬的更大框架內,我認為重點應該放在牙齒、下頜骨和顱骨的診斷解剖學上……所以,我將繼續對能人和來自馬拉帕的這些新標本使用人屬。 在進行更全面的比較研究之前(我知道已經從該地點回收了其他標本),馬拉帕材料與東非人屬之間的關係不是很清楚。 如果馬拉帕材料代表新近識別的人屬物種,我不會感到驚訝。
大約年輕五十萬年的南非發現可能是東非人屬的後裔。 50萬年是很長一段時間,人屬很容易在那段時間內從東非遷移到南非。
有兩個不完整的骨骼,一個是女性,另一個是男性。 男性的頭骨非常完整,應該歸因於人屬。 就在李在馬拉帕發現第一批人科動物後,他邀請我到金山大學檢視這些材料。 下頜骨結構輕巧,不是很深或厚,類似於人屬。 第一和第二恆磨牙已經萌出,咬合磨損很少,表明飲食與南方古猿截然不同。 在南方古猿中,當第二磨牙萌出時,第一磨牙已經顯示出相當嚴重的磨損。 此外,牙齒尺寸較小,像人屬一樣,不像南方古猿。
我們對南方古猿屬物種的年代、多樣性和物種之間的關係有非常全面的瞭解,但我們對我們自己人屬的起源知之甚少,因此任何代表早期人屬的發現都可能具有一定的意義。 我認為這些發現將重新關注南非化石遺址,並加強這些遺址對於更全面地瞭解人類家譜的重要性。”
圖片來源:金山大學友情提供;骨骼圖片由科學/美國科學促進會友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