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科學帶回家了嗎?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本月,《大眾科學》推出了20項免費的家庭科學活動,作為我們首屆“把科學帶回家”系列的一部分。我們希望您喜歡嘗試其中的一些活動,並希望您繼續訪問我們的教育頁面,以瞭解更多在日常生活中(在任何年齡段)進行更多科學活動的方法。我們當然很愉快地將這些活動組織在一起,並在此過程中與一群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和組織合作

請在《大眾科學》的Facebook頁面或下面的評論區分享您的一些活動經驗和照片。請告訴我們您在活動期間 возникли 哪些問題,以及在對話中提出了哪些科學原理。如果您有自己喜歡的活動,我們邀請您在評論區提交,如果我們最終選擇它作為我們下一期“把科學帶回家”的內容,我們將署名您為貢獻者。如果您想在我們推出下一組活動時收到電子郵件通知,請註冊《大眾科學》公告和特別優惠列表。只需在下面的表格中提交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即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們知道生活可能很忙碌,但是花一點時間在家裡戴上科學眼鏡(實際的或比喻意義上的)進行科學實驗,對於幫助孩子們在更高水平的科學課程中取得更高的分數,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決定,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透過認識到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並透過花時間與孩子們一起進行活動,您可以讓他們接觸到新的體驗,並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佩吉·阿什布魯克,科學教師和作家,在本月早些時候的客座部落格文章中指出。最棒的是,在科學方面,成年人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答案!正如阿什布魯克解釋的那樣:“成年人可以展示如何提問和調查——然後嘗試透過進行有重點的觀察、詢問他人或閱讀書籍來了解更多資訊。”

透過這個專案,我們很高興能為“改變方程式”夥伴關係做出貢獻,該夥伴關係與白宮的“教育創新”倡議合作,旨在促進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瞭解更多關於這些專案和自然出版集團的“科學之橋”計劃的資訊。 

如果您錯過了,請觀看這段影片,影片中《大眾科學》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和她的女兒們一起用奧obleck(一種非牛頓流體)弄得滿手粘糊糊,以探索非牛頓流體!

感謝您幫助我們將科學帶回家。繼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