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推動獲取化石資料能否最終推翻古人類學界的保密文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今年四月,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一家酒店宴會廳裡,桌子上擺放的不是銀器和瓷器,而是世界上一些最重要的人類化石的複製品。經驗豐富的古人類學家和研究生們在其中穿梭,駐足研究來自克羅埃西亞的帶有切割痕跡的尼安德特人頭骨、來自南非的近兩百萬年前的南方古猿源泉種奇特的足骨,以及來自西伯利亞的一塊罕見的粉紅色手指骨,其DNA暗示了一個先前未知的、與我們智人祖先同時期的人類譜系。雖然對偶然路過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奇怪的景象,但這次聚會本不應該是一個特別重大的場合。與會者僅僅是參加專業會議並與同行分享資料的科學家。科學本應如此運作。然而,這個1.5小時的開放實驗室之夜可以說是整個為期三天會議中最重要的活動。

人類起源研究人員通常抱怨缺乏獲取某些化石標本進行研究的途徑——這種情況助長了該學科的神秘色彩,並阻礙了科學進步。在美國體質人類學家協會年會上舉行的化石共享活動,以及其他最近的進展——包括衣索比亞計劃改變其管理人類化石獲取的政策——暗示著古人類學可能終於在發展。

在波特蘭市的人類學會議上,我與威斯康星大學的約翰·霍克斯坐下來交談,他是開放實驗室會議的主席,以瞭解更多關於它是如何形成的。霍克斯解釋說,動力來自2011年,當時南非約翰內斯堡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的李·伯傑將最近發現的南方古猿源泉種遺骸的複製品捐贈給了美國體質人類學家協會。此舉啟發了該協會的副主席兼專案委員會主席、特拉華大學的凱倫·羅森伯格,她提議邀請其他研究人員和館長攜帶其他化石人科動物(人類及其已滅絕的親屬)的複製品參加會議,並將其作為一個活動。羅森伯格隨後請霍克斯組織這次活動,該活動成為會議的全體會議。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霍克斯長期以來一直倡導古人類學的開放獲取,他很高興應允。他回憶說:“當我還是研究生的時候,我接受了有些[問題]我就是無法調查”,因為某些化石無法用於研究。他決定專注於尼安德特人,因為他可以獲取他們的遺骸,並且他從事遺傳學研究,因為它比古人類學更開放。

化石可能因各種原因而被保密。付出辛勤勞動尋找遺骸的研究人員通常希望首先發表有關它們的文章。按照他們的想法,如果他們與外人分享化石,競爭對手可能會搶先發表並搶走他們的風頭。政府也可能對限制在其境內發現的化石的獲取途徑感興趣。從計算機斷層掃描中分發物理複製品或數字資料,理論上可能會阻止國際學者將其研究資金帶到原產國研究原始化石。

然而,最近的一個例子表明,解決這些問題是有辦法的,開放獲取政策可能會產生與許多人擔心的截然相反的效果。伯傑在2008年發現南方古猿源泉種後不久,就決定將對這些遺骸的研究作為一個開放獲取專案。迄今為止,他已將數十套遺骸的複製品——包括他自己的團隊尚未發表的骨骼——傳送給世界各地的機構,希望引起人們對化石的興趣,並吸引研究人員來到約翰內斯堡觀看原件。每位要求檢視遺骸的科學家都獲得了許可。

這項策略取得了成效。研究人員蜂擁至南非檢視這些遺骸,伯傑的研究團隊已發展到包括80多名成員,並且在將骨骼從地下挖出後的短短幾年內,該團隊已經發表了一系列備受矚目的科學論文,還有更多論文正在籌備中。

“霍克斯觀察到,[伯傑]在南非展示的是,當你與政府合作開放事物獲取途徑時,這對國家有巨大的好處。”他說,“南非因源泉種而獲得的關注比自露西以來任何其他國家獲得的都多”,他指的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唐納德·約翰遜於1974年在衣索比亞發現的標誌性的320萬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部分骨骼。“這種積極的關注很難獲得。”

從情況來看,衣索比亞希望再次沐浴在那聚光燈下。近年來,科學家們對難以獲取該國豐富的人類化石收藏表示了相當大的沮喪。這種情況顯然正在改變。根據約翰遜的說法,今年一月,衣索比亞文化和旅遊部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局局長約納斯·德斯塔在亞的斯亞貝巴召開了一次會議,期間他宣佈,衣索比亞的研究規則和條例目前正在修訂,目的是吸引更多學者到衣索比亞研究化石。(完全公開:我與約翰遜合著了一本書,名為《露西的遺產》。)為了鼓勵這一點,衣索比亞正在制定一項鑄造計劃,以建立已出版材料的複製品,分發給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

當我透過電子郵件詢問德斯塔關於政策變化時,他回覆說,他希望它“將為化石提供更多且公平的獲取途徑,並將使衣索比亞成為卓越中心。”他指出,新法規仍在最終確定中,將在幾個月內獲得批准。

“約翰遜在談到古人類學最近發生的這些事件時說,“我感到鼓舞的是,在化石共享方面,似乎正在迴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開放的政策。”“對於任何從事初步研究的人來說,獲取化石是絕對關鍵和必要的,而複製品的可用性對於計劃研究旅行的人來說通常非常重要,至少可以進行初步觀察並制定在原始化石上工作的策略。”

透過促進更好的專案規劃,獲取複製品和數字資料也將減少不必要地處理脆弱的遺骸。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特蕾西·基維爾參與了一項倡議,旨在製作南非克羅姆德拉伊遺址一系列化石的3D表面模型,供科學家使用。她指出,著名的湯恩兒童的牙齒——來自南非的260萬至280萬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明顯比以前短了,這是因為幾代古人類學家用於測量它們的卡尺造成的損壞。另一件非洲南方古猿標本,被稱為普列斯夫人,她的頭骨上有一個明顯的凹痕,是由於反覆用卡尺測量造成的。有了化石的3D表面模型,科學家們可以進行虛擬測量,而無需觸控化石本身。

基維爾認為,對共享化石資料的擔憂是錯位的。她說,“您不必擔心被搶先”,她解釋說,解釋化石的大部分科學在於將它們與其他化石進行比較,這是一項耗時的工作。“古人類學中的優秀科學是高度比較性的、高度描述性的,而且不能快速完成,”霍克斯同意道。“如果沒有進行廣泛的比較和仔細的描述,那就不算好。”

霍克斯觀察到,遺傳學也曾面臨與古人類學在資料可訪問性方面相同的問題。但最終,遺傳學家們“作為一個文化克服了它”。事實上,遺傳學家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標準做法,即在向期刊提交關於研究結果的論文以供發表之前,將新的序列資料上傳到公共資料庫。“我真的認為大多數人都希望看到事物比現在更開放,”霍克斯說。“[古人類學]應該像遺傳學一樣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

 

Kate Wong is an award-winning science writer and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cused on evolution, ecology, anthropology, archaeology, paleontology and animal behavior. She is fascinated by human origins, which she has cover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Recently she has become obsessed with birds. Her reporting has taken her to caves in France and Croatia that Neandertals once called home, to the shores of Kenya's Lake Turkana in search of the oldest stone tools in the world, to Madagascar on an expedition to unearth ancient mammals and dinosaurs, to the icy waters of Antarctica, where humpback whales feast on krill, and on a "Big Day" race around the state of Connecticut to find as many bird species as possible in 24 hours. Kate is co-author, with Donald Johanson, of Lucy's Legacy: The Quest for Human Origins. She holds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zo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Follow Wong on X (formerly Twitter) @katewong

More by Kate W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