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5月15日冠狀病毒綜述

以下是本週的疫情新聞要點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以下內容摘自通訊“關於 COVID-19 的智慧、有用的科學資訊”。要每天在您的收件箱中收到通訊,請在此註冊:https://robinlloyd.substack.com

外科醫生、作家和公共衛生研究員阿圖爾·加萬德為《紐約客》撰寫了一篇精彩的專題報道 (2020年5月13日),介紹了為了使重新開放的社群安全所需要的改變。他的指導基於他在他工作的醫院系統(麻省總醫院布萊根醫院,擁有 75,000 名員工)中成功預防 SARS-CoV-2 感染的經驗。除了現在常見的關於頻繁洗手、強制佩戴口罩、定期對員工進行篩查、每天自我報告症狀以及每天對高接觸表面進行消毒的常識性建議之外,他還寫道,即使員工在彼此隔壁的辦公室工作,也會透過影片進行會議。如果不可避免地要進行面對面會議,則用有機玻璃隔開發言人。傳播證據表明,“保持身體距離非常重要”,他寫道。他寫道,最困難、最關鍵的部分是讓人們承諾遵守新的規範,以確保他人的安全,而不僅僅是他們自己。

哈佛醫學院人口醫學教授朱莉婭·馬庫斯在《大西洋月刊》5月11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倡採取減少傷害的方法來保持社交距離,並降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這種方法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解決艾滋病疫情的公共衛生領域中廣受歡迎。應用於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時,減少傷害的部分含義是,幫助“公眾區分低風險和高風險活動;當持續禁慾不是一種選擇時,這些部門也可以為低風險活動提供支援”,馬庫斯寫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紐約時報》5月11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項“10-4”工作場所和學校重新開放計劃,該計劃利用了某人感染 SARS-CoV-2 和其具備感染他人能力之間平均三天的延遲時間。作者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計算生物學家,他們表示他們的研究表明,該計劃可以有效地減少傳播。這個想法是重複進行在工作場所或學校進行四天面對面工作,然後在家待十天的迴圈。文章指出,奧地利的學校本月將測試該方法的一個版本。

在對艾滋病毒和埃博拉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之後,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院長病毒學家彼得·皮奧特寫了一篇感人的文章,講述了他因感染 COVID-19 住院並緩慢康復的經歷。“讓我們明確一點,”他寫道。“如果沒有冠狀病毒疫苗,我們將永遠無法恢復正常生活。擺脫這場危機的唯一真正策略是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的疫苗。”文章的尾註表明,《科學》雜誌的傳染病記者馬丁·恩瑟林克將這篇文章翻譯成英文,以便在該雜誌上發表(2020 年 5 月 8 日)。

在施普林格·自然公司(2020 年 5 月 8 日)的本·約翰遜撰寫的最新每週 COVID-19 研究綜述中,他重點介紹了多項新研究,包括關於英國和美國檢測普及率以及症狀出現六天後病毒傳播的罕見性的研究。

馬薩諸塞大學達特茅斯分校的免疫學家艾琳·布羅馬奇在 2020 年 5 月 6 日的博文中,探討了在室內公共場所和聚會中透過呼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這篇文章表明,高風險環境是指幾個人聚集在一起,在通風有限的區域長時間(數小時)說話、唱歌或大喊大叫。布羅馬奇列出了一些已知的超級傳播事件和地點:肉類加工廠、婚禮、葬禮、生日聚會、會議和其他商業社交活動、餐廳和工作場所(呼叫中心)。他建議人們在評估室內環境中吸入感染的風險時,應考慮空氣空間的體積、在場人數以及您在房間內的停留時間。成功感染是由於劑量和時間因素的組合——在非短暫的時間內暴露於足夠劑量的病毒顆粒(這篇文章指出,可能少至 1,000 個)。

“去咖啡店還是健身房更安全?”這是《紐約時報》5月6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的標題,該文章刊登了互動圖形,展示了與各種型別的多機構企業中 SARS-CoV-2 感染風險相關的手機和調查資料。這篇文章側重於諸如每週每平方英尺的訪問量、平均訪問時長以及訪問者彼此互動或觸控表面的程度等因素。芝加哥大學的凱瑟琳·貝克、奧恩德里拉·杜布、森迪爾·穆萊納坦和德文·波普以及《紐約時報》的圖形編輯本·韋澤雷克寫道,其目的是在商場、加油站、美甲沙龍、博物館、公園和餐館中識別潛在的“超級傳播者”企業——其中一些企業被點名。

《大眾科學》正在免費提供其最新健康與醫學雜誌的下載,該雜誌的封面故事是:“衝刺尋求治療:研究人員正在全力以赴地抗擊冠狀病毒:新型療法、再利用藥物、疫苗。”

薩布麗娜·奧拉·馬克為《巴黎評論》(2020 年 5 月 7 日)撰寫了一篇題為“去他媽的麵包。麵包已經結束了”的文章,描述了她面試一份學術工作,然後因冠狀病毒大流行在家避難的經歷。

在此處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報道:來自《大眾科學》的報道。並且在此處閱讀來自我們的國際雜誌網路的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