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比你想象的更深

覺知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它遠不止於此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一篇關於嬰兒意識神經科學的文章,幾年前引起了一些關注,提出了這個問題:“你的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有意識?” 當然,前提是嬰兒並非生來就有意識,而是會在某個時候發展出意識。(根據文章,大約在五個月大時)。然而,很難想象新生兒感覺什麼都沒有

新生兒似乎很明顯地在體驗自己的身體、環境、父母的存在等等——儘管是以一種不反思的、面向當前的方式。如果當嬰兒總是感覺像是某種東西,那麼嬰兒就不是變成有意識的。相反,他們從一開始就有意識。

問題是,“意識”這個詞在文獻中經常被使用,就好像它包含或暗示的不僅僅是體驗的品質。例如,戴克斯特惠斯和諾德格倫堅持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意識到,注意力是區分無意識思維和有意識思維的關鍵。有意識的思維是帶有注意力的思維。”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想法逃脫了注意力,那麼它就是無意識的。但是,僅僅缺乏注意力就足以斷言一個心理過程缺乏體驗的品質嗎?一個逃脫注意力焦點的過程難道仍然感覺不像某種東西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想想你現在的呼吸:空氣流過你鼻孔的感覺,你橫膈膜的運動等等。在我將你的注意力引導到這些感覺之前,你不是也在體驗這些感覺嗎?或者你只是沒有意識到你一直在體驗它們?透過將你的注意力引導到這些感覺上,我是否使它們有意識了,還是我只是讓你體驗到額外的知道這些感覺是有意識的品質?

事實上,喬納森·斯科勒明確區分了有意識和意識過程。雖然這兩種型別都包含體驗的品質,但元意識過程還包含他所謂的重新表徵。“週期性地,注意力被引導到明確評估體驗的內容。由此產生的元意識涉及對意識的明確重新表徵,其中一個人解釋、描述或以其他方式表徵一個人的心理狀態。”

因此,注意力發揮重要作用的地方在於重新表徵;也就是說,對體驗的有意識的知識,這是內省的基礎。受試者不能報告——即使是他們自己——沒有被重新表徵的體驗。然而,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有意識的體驗在沒有重新表徵的情況下發生:例如,夢境已被證明缺乏重新表徵,儘管無可否認的是它們是在意識中被體驗到的。這種可報告性與意識內容之間的差距促使了現代意識神經科學中所謂的“無報告正規化”的出現。

顯然,假設意識僅限於注意力焦點下的重新表徵的心理內容,錯誤地將元意識與適當的意識混為一談。然而,這種混淆非常普遍。考慮一下阿克塞爾·克萊爾曼斯的話:“覺知……似乎總是至少包含知道自己知道的能力。畢竟,這種能力構成了我們認為是對覺知最直接指示的口頭報告的基礎。當我們觀察到缺乏這種報告我們決策中所涉及的知識的能力時,我們理所當然地得出結論,該決策是基於無意識的知識。”

由於對意識的神經相關性 (NCC) 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體驗的主觀報告,因此,所謂的 NCC 很可能僅僅是意識的神經相關性。因此,潛在的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在與體驗品質相關的活動意義上——可能會逃脫識別。

事實上,有間接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情況正是如此。要看到這一點,首先要注意到對體驗X的有意識的知識N——即重新表徵——是由X的發生觸發的。例如,正是感覺知覺的發生觸發了對一個人正在感知某事物的元認知實現。反過來,N透過將注意力轉移回它來喚起X:意識到一個人正在感知某事物自然會將一個人的心理焦點轉移回原始感知。因此,我們最終得到了一個來回喚起的迴圈,其中X觸發N,反過來又喚起X,再次觸發N,等等。

事實證明,對 NCC 的描述顯示了不同大腦區域之間來回振盪通訊的精確模式。研究人員甚至懷疑,當對初級視覺皮層的損傷可能中斷這種振盪時,患者會表現出盲視。也就是說,儘管報告說無法看到移動物體,但他們仍能正確區分這些物體的能力。如果所討論的振盪是XN之間的振盪,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物體被有意識地感知——因此解釋了患者如何區分它們——但是患者不知道他們有意識地感知到這些物體。

透過將元意識誤認為是意識,我們製造了兩個重大問題:首先,我們未能區分缺乏重新表徵的有意識過程和真正無意識的過程。畢竟,兩者對自身和他人都同樣是無法報告的。這誤導我們得出結論,存在一種心理無意識,而實際上,我們心理中的每一個心理過程都可能總是會感覺像某種東西。其次,我們未能看到我們對所謂的意識興起的部分和暫定的解釋可能僅僅關係到元認知的興起。

這很可能會產生一種我們正在朝著解決“意識的難題”取得進展的錯覺,而實際上,我們正在完全繞過它:元認知的機制與體驗的品質如何從物理安排中產生的問題完全無關。

意識可能永遠不會出現——無論是在嬰兒、幼兒、兒童還是成人中——因為它可能從一開始就一直存在。就我們所知,出現僅僅是預先存在的意識的一種元認知配置。如果真是這樣,意識可能本質上是基本的——每個心理過程的內在方面,而不是由大腦的特定物理排列構成或以某種方式產生的特性。基於對體驗的主觀報告,聲稱在將意識還原為大腦生理學方面取得進展,可能與適當的意識無關——如果有的話——而是與元認知的機制有關。

編者注:這篇文章基於論文“存在‘無意識’,但它很可能是有意識的”,發表於《歐洲心理學雜誌》,第13卷,第3期,第559-57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