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艾薩克·牛頓,經典物理學的巨擘,微積分的共同發明者,是一個令人難以相處的人。他反社會和傲慢的方式有據可查,這給今天那些可能因這位17世紀天才的卓越成就而感到氣餒的人們帶來了一絲安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他對當時被稱為自然哲學的科學以及數學的基礎性重要性。
牛頓認為自己比任何人都聰明(嗯,他確實如此)。他這種假設的部分原因是基於他相信自己與上帝有直接的聯絡,並將上帝的知識傳遞給其他人類。他沒有真正的朋友,也不想結交任何朋友。他否認三位一體,在當時這就像在芬威球場支援洋基隊一樣。
盧卡斯·納斯(Lucas Hnath)的戲劇《艾薩克的眼睛》是一部喜劇,目前在曼哈頓的合奏工作室劇院演出至3月10日。該劇以21世紀風格的對話形式,深入探討了牛頓早期在光學領域的工作以及他的個人生活(或者說缺乏個人生活)。觀眾將進入一個具有歷史靈感的牛頓思想世界,他試圖證實他關於光是粒子而不是波的觀點,計算如何進入皇家學會以確保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並決定是否與他兒時的朋友凱瑟琳·斯托勒結婚。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報道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只是告訴你上帝告訴我的,而且我是對的,”牛頓向羅伯特·胡克宣稱。胡克是牛頓的科學對手,最初掌握著牛頓職業生涯的權力,並且在光的本質問題上與他意見相左。“我一直都是對的。”
這部戲劇將牛頓(由哈斯克爾·金飾演)描繪成一個聰明但又自我陶醉、狡猾、不成熟、防禦性強、愛操縱、充滿敵意、好競爭、愛評判和欺騙的人,而且這些行為是常態。
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史學家馬修·瓊斯在上週的演出後小組討論中說:“他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人,就像我們現在可能說的那樣,而且他從小就是這樣。”
瓊斯的同事,紐約大學的科學史學家馬修·斯坦利也同意:“我想說,這部劇可能對牛頓的解讀略微好了一些。”
然而,除了牛頓的性格之外,小組成員還提供了背景資訊,揭示了牛頓在當時的觀點和方法是多麼激進,更不用說他為了獲得來自一個紳士協會的社會認可所做的努力,儘管他來自一個家境普通的家庭。在17世紀後期,歐洲正處於動盪之中,正在經歷新教改革,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在幾個世紀以來首次被各種思想家成功取代。“人們認為的一切都是真實的,人們可以給出理由說明為什麼那可能不是真的,”斯坦利解釋道。“即使說像‘我做了這個實驗’這樣簡單的事情,在歷史上的那個時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牛頓本人也受到了當時不穩定的影響,他在將他關於自然哲學的陳述作為既定的智慧(儘管他在光學和靜止與運動的物體方面可能是正確的)和接受不斷變化的社會習俗之間搖擺不定。皇家學會所擁護的這種新秩序鼓勵辯論,並使關於自然和物質的主張受到比教會以往允許的更多的討論。牛頓對他的下屬的這種審視感到惱火。
瓊斯說,納斯的戲劇很好地讓觀眾感受到了牛頓“對人類如何認識事物這一問題的深深關注。他想真正地瞭解。他的想法與傳統格格不入。”
對於那些有興趣聽取瓊斯、斯坦利、納斯和葉史瓦大學的物理學家加布裡埃爾·西維裡希之間的討論的人,請訪問《大眾科學》播客“2月24日”和“25日”的節目“科學談話”。小組成員引用的關於瞭解牛頓的其他資源包括《諾頓批判版牛頓》,《光學》(瓊斯說,“非常易讀”),蓋爾·克里斯滕森的《在創造者面前》,以及牛頓專案。
圖片來源:Gerry Goodstein,來自Flickr/ensemblestudio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