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一項公共健康緊急事件

以下是八個原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眾科學》的觀點。


自從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後期進入公眾意識以來,圍繞該主題的新聞報道和公眾意識宣傳活動主要伴隨著北極熊和冰川融化的影像,這強化了常見的誤解,即氣候變化的影響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很遙遠,並且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最近的全國調查顯示,58% 的美國人認為自己不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危害,而 61% 的人很少或根本沒有考慮過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人們的健康。

然而,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使專家們得出結論,認為氣候變化是“21 世紀最大的全球健康威脅”。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人類健康、水、食物、經濟、基礎設施和安全已經受到氣候災害影響的途徑有 467 種。以下是氣候變化在今天危害我們的健康並在未來威脅健康的 8 個主要方面

1. 由於氣候變化,熱浪、乾旱、野火、洪水和風暴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正在增加。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迄今為止,氣候變化最著名和最明顯的表現可能是全球極端天氣事件日益加劇的波動性,導致死亡、傷害、使人衰弱和致命的疾病以及流離失所。研究人員估計,1980 年至 2013 年間,與氣候相關的災害在全球範圍內造成 252 萬人死亡。除了歸因研究這一不斷發展的研究領域外,科學家可以在其中梳理出氣候變化在增加極端事件的可能性和/或嚴重程度方面所起的作用,一些人甚至更進一步,將極端事件與人類死亡人數直接聯絡起來。例如,研究人員估計,在 2003 年歐洲熱浪期間,這場熱浪在 12 個國家奪走了 7 萬多人的生命,氣候變化使巴黎與熱浪相關的死亡可能性增加了 70%,倫敦增加了 20%。

2. 隨著平均氣溫持續升高,與熱相關的疾病也將隨之增加。

除了熱浪之外,氣候變化通常還導致氣溫升高,炎熱天氣變得更加普遍,夏季持續時間更長。在城市中,“城市熱島”效應使這個問題更加複雜,這可能導致氣溫比周圍農村地區高 1–5°C。暴露於極端高溫可能導致嚴重的疾病甚至死亡,最脆弱的群體包括兒童、老人以及從事戶外工作或活動的人。

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人類“氣候金絲雀”的一個意想不到的例子已經出現,那裡有超過 20,000 名甘蔗工人死於慢性腎病,這很可能是由於極端溫度和阻止充分補水和休息的就業條件造成的。在世界另一端的印度、斯里蘭卡泰國的工人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模式。

3. 氣候變化會加劇空氣汙染。

除了氣候變化和空氣汙染有許多主要的共同來源(化石燃料和生物質燃燒)之外,氣候驅動的天氣模式變化和更高的二氧化碳水平也可能惡化世界許多地區的空氣質量。影響包括停滯事件頻率更高、臭氧濃度升高、野火活動增加以及風吹塵土和花粉水平更高。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有害影響包括無數急性和慢性心肺疾病,這些疾病將導致曠課和曠工、就醫,甚至過早死亡。還有新的證據表明,空氣汙染會降低生育能力,並且對我們的大腦有害——導致兒童發育遲緩和自閉症,以及成人智商降低和阿爾茨海默病增加

4. 二氧化碳 (CO2) 濃度升高與人類認知能力下降有關。

建築物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是眾所周知的室內空氣質量問題,研究報告稱,這與辦公室工作人員學生的認知能力下降以及患病樓綜合症的風險增加有關。由於人類活動,今天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約百萬分之 410)是過去 1500 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在我們目前的軌跡下,到 2100 年可能會超過百萬分之 1,000。隨著室外二氧化碳水平的升高,室內背景水平也可能會升高。這種影響對公共健康和經濟生產力的影響尚不清楚,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指南通常建議將室內二氧化碳水平保持在百萬分之 1000–1500 以下。

5. 氣候變化影響媒介傳播疾病、食源性疾病和水源性疾病的傳播。

氣溫升高、降水模式變化和海平面上升會影響媒介及其傳播的病原體在時間和空間(緯度和海拔範圍)上的丰度和分佈。例如,氣溫升高影響了西尼羅病毒入侵北美以及瘧疾傳播到東非高地更高海拔地區。人們也越來越擔心,古代或未知的微生物可能會從融化的北極永久凍土層中出現。

此外,天氣模式的變化和極端天氣事件後基礎設施的損壞會加劇水源性和食源性疾病的傳播,包括霍亂和腹瀉疾病。

6. 氣候變化威脅糧食和營養安全。

雖然氣溫升高和二氧化碳水平最初可能在某些地區幫助某些作物,但總體前景是負面的。預計到 2050 年,全球糧食需求將每十年增加 14%,而全球作物產量預計將每十年減少 1–2%,這可能會導致糧食短缺、價格衝擊和社會動盪。

氣候對我們糧食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例如,氣溫升高、乾旱和極端天氣事件將導致包括小麥、玉米、高粱和小米在內的主要作物產量下降(全球小麥和玉米產量已經開始下降)。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和海洋溫度升高導致海洋酸化和珊瑚礁生態系統崩潰,這將加劇過度捕撈和汙染導致的魚類產量下降。人們發現,較高的大氣二氧化碳水平會透過消耗小麥、大米、大麥和土豆等作物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來降低其營養價值。

7. 氣候變化將導致大規模移民,並且很可能增加集體暴力。

軍事專家警告說,氣候影響是“威脅倍增器”,將加劇脆弱地區的環境退化和政治不穩定等壓力因素,從而引發衝突。從歷史上看,缺水和極端溫度/降水與衝突和社會政治不穩定加劇有關;氣候變化可能是導致爆發破壞性敘利亞內戰的眾多因素之一。除了內亂之外,海平面上升和極端天氣事件將使某些地區變得不適宜居住。到 2050 年,可能有 5000 萬至 2.5 億人因氣候變化而面臨流離失所的風險

8. 氣候變化對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福祉構成威脅。

這些影響可能透過多種直接和間接途徑發生。例如,極端天氣事件與廣泛的心理健康問題有關,包括急性和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藥物和酒精濫用、自殺以及兒童或配偶虐待。氣候影響造成的家園破壞和喪失可能會削弱人們從與土地的聯絡中獲得的歸屬感和慰藉感(這種效應被稱為“鄉愁”)。此外,在個人身體健康或社群福祉下降之後,可能會發生間接的心理健康影響。

儘管如此,重要的是也要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提出了“21 世紀最大的全球健康機遇”,並且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障礙是社會政治因素(而不是經濟或技術因素)。緩解氣候變化的行動提供了豐富的即時和地方健康益處,包括減少化石燃料燃燒造成的空氣和水汙染,設計城市以包括更多的綠地並考慮到積極的通勤者,避免醫療保健和緊急救援方面的大量成本,並確保能源、食品和水的安全。

簡而言之,如果您關心自己的健康,那麼您也應該關心氣候變化。

Ploy Achakulwisut, Ph.D., is a scientist at the U.S. Center of the Stockholm Environment Institute. She is a lead author of the 2020 Production Gap Report, and a working group member and reviewer of the 2020 Lancet Countdown health and climate change U.S. policy brief. Follow her on Twitter @_aploy.

More by Ploy Achakulwisu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