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僅反映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自從卡爾·薩根的《宇宙》電視系列片於 1980 年首次播出以來,太空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發現了暗能量(但仍然不知道它是什麼)。我們發射了太空梭,並在軌道上建造了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站。我們已經發現了大約 1000 顆繞其他恆星執行的系外行星。
新版《宇宙》的製作人們希望,人類對宇宙的好奇心,以及我們渴望瞭解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渴望,這些都沒有改變。《宇宙》的重啟版將於本週日晚 9 點(美國東部時間)在福克斯電視臺首播,由現代的卡爾·薩根——尼爾·德格拉斯·泰森主持。泰森是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也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的館長,他與執行製片人塞思·麥克法蘭和卡爾·薩根的遺孀安·德魯揚,以及一個更大的團隊合作,為今天的觀眾更新了《宇宙》。
這部劇令人印象深刻。目前的視覺效果可以很好地展示宇宙的奇觀,這是 1980 年代的圖形技術無法比擬的。《宇宙》充分利用了哈勃太空望遠鏡影像的視覺壯麗,當《宇宙》首次播出時,哈勃太空望遠鏡距離發射還有 10 年。泰森是一位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且智慧的主持人。他解釋說,如果整個宇宙歷史有 365 天那麼長,那麼有記載的人類歷史只能算作最後一分鐘。“正是在宇宙日曆的最後一秒,”他說,“我們才開始利用科學來揭示自然的秘密和規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泰森本人就是卡爾·薩根對前幾代人產生影響的證明。在新版第一集的結尾,泰森拿出了薩根 1975 年的日曆,上面顯示著一個星期六,薩根在他的待辦事項清單上潦草地寫著“尼爾·泰森”。這位天文學家邀請了當時“一個來自布朗克斯、夢想成為科學家的 17 歲孩子”(用泰森的話說)泰森,到紐約州伊薩卡與他共度一天。他甚至在一本書上題詞送給他,寫給“尼爾,未來的天文學家”。
如果今天有人能像薩根那樣傳播對科學的熱情,那就是泰森。如果有什麼電視節目能開啟關於科學和宇宙的現代對話,那就是這部劇。該系列節目正在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以 45 種語言播出,在福克斯電視臺和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使其成為電視史上全球開播範圍最廣的節目。
然而,與 1980 年代相比,收看廣播電視網路的美國戶數比例更小——尤其是在黃金時段直播期間。如今,我們的注意力分散在應用程式、電子郵件、電視、播客、網際網路新聞、手機遊戲和許多其他刺激因素上。任何系列節目都能像三十年前的《宇宙》那樣成為一個事件嗎?
我希望如此。我們生活在一個四分之一的美國公眾認為太陽繞地球執行的時代,只有十分之三的美國人表示“應對全球變暖”應該是總統和國會的優先事項。一場關於科學和科學方法的全國甚至全球性對話聽起來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正如丹尼斯·奧弗拜在紐約時報中寫道,“我們都需要一劑統一的好奇心和驚奇感。” 泰森先生,向星星前進,帶上我們其他人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