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能解決阿片類藥物危機嗎?

可能不能——但它可能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本文發表在《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中,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人們對大麻的誤解很深。它被譽為對抗一切疾病的潛在英雄,包括癌症阿片類藥物流行病。它也被稱為魔鬼的生菜,聲稱使用它會導致懶惰瘋狂甚至謀殺。在某種程度上,這種信仰的兩極分化可以用大麻的複雜性來解釋。將大麻視為單一物質是不正確或沒有幫助的,而應將其視為超過500種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其劑量組合各不相同。

鑑於大麻本質上是一種化學混合物,直到最近才主要在黑市上製備,因此很難從研究中得出關於其影響的結論。在成癮和心理健康領域尤其如此,在這些領域,許多因素導致大麻是否有益或有害的觀點變得模糊不清。

近年來,有人建議大麻可能是阿片類藥物流行病的白衣騎士。事實上,美國最近的州法規(例如,伊利諾伊州紐約州)已明確批准醫用大麻作為阿片類藥物成癮的治療方法。這些政策決定的批評者認為,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援和推廣大麻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他們是正確的。目前還沒有專門評估大麻治療阿片類藥物成癮的隨機對照試驗。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可以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此外,正如最近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中指出的那樣,用大麻替代基於證據的阿片類藥物成癮治療可能是有害的,因為停止已經確立的治療方法(如美沙酮和丁丙諾啡)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從醫療標準來看,提供大麻作為阿片類藥物成癮的治療方法與循證醫學的實踐不符。

另一方面,新興證據表明,大麻實際上可能有助於治療阿片類藥物成癮。如果治療的目的是減少一個人遭受的傷害,那麼提供大麻以希望減少阿片類藥物的使用是符合直覺的。大麻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小於非法阿片類藥物。雖然提供大麻可能會導致大麻成癮的機率約為十分之一,但這可能很值得承擔風險。

但是,大麻的潛在益處甚至超出了減少危害的策略。在《大麻和大麻素研究》最近的一篇綜述中,提出了初步證據,表明大麻可能有助於治療阿片類藥物成癮症狀本身,例如戒斷和渴望。大麻之所以在這方面有幫助,是因為從生物學上講,人類的大麻和阿片類藥物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密切。這令人興奮,因為這意味著在大麻類藥物治療阿片類藥物成癮的開發和使用方面有很大的希望。

這個話題的試探性還受到了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的困擾:大麻可以幫助同時患有阿片類藥物成癮和慢性疼痛的人嗎?雖然只有不到 8%的慢性疼痛患者會對阿片類藥物成癮,但與普通人群相比,患有阿片類藥物成癮的人患慢性疼痛的比例更高。不幸的是,儘管公眾的看法,大麻對慢性疼痛的有效性實際上是較弱的,而且這方面的研究充滿了侷限性

這意味著許多同時患有阿片類藥物成癮和慢性疼痛的人可能無法透過大麻獲救,而需要利用其他既定的慢性疼痛管理療法。雖然這個訊息令人沮喪,但大麻植物和慢性疼痛疾病本身的複雜性為研究探索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因此,情況絕非如此。

大麻會是阿片類藥物危機的靈丹妙藥嗎?很可能不會。最明顯的原因是,阿片類藥物危機是一個多層面和多因的問題,需要同樣多管齊下的解決方案。阿片類藥物成癮是許多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的結果,因此,需要在每個分析層面採用有效的治療方法。這意味著一種結合基於證據的心理和藥物治療的方法,再加上一個允許人們在改變動機的任何地方(無論是在家庭醫生辦公室、急診室、慢性疼痛中心、安全注射點還是門診和住院成癮治療計劃中)都能輕鬆獲得這些治療的系統。

此外,儘管大肆宣傳,但認為大麻可以成為人類狀況各個方面的萬能藥是荒謬的。我認為,如果不是這樣想,那是不健康的。然而,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來的研究將支援大麻在治療阿片類藥物成癮方面發揮有益作用。

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達那裡。這種研究,特別是隨機對照試驗,嚴重缺乏並且迫切需要。應該積極地進行這項研究,以便我們能夠更確定地說大麻是否屬於對抗阿片類藥物成癮的循證工具包。

Jonathan N. Stea, Ph.D., R. Psych, is a registered and practicing clinical psychologist in Calgary, Alberta, Canada, and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gary. Clinically, he specializes in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oncurrent addictiv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 Follow him on Twitter @jonathanstea.

More by Jonathan N. Stea
© .